【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職學校教學的現狀,提出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是中職學校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課題。針對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品質低下和勞動素質不高的特點,本文著重探討了在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提升中職生的勞動素質。
【關鍵詞】中職生 素質教育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011-02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時代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素質教育也越來越被重視。造就新一代勞動大軍和提高廣大在職勞動者的素質,已成為教育面臨的一項十分重大的戰略任務,而這一任務的完成主要依靠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素質教育就是要求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習型、創新型人才。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就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高素質的勞動人才。因此,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是中等職業學校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推行素質教育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課題。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交際語言,掌握這種交際語言在當今國際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顯得尤為重要。職業教育作為高層次的教育對英語教學理應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因為普通高中的擴招,世俗對中職的偏見,導致中職的生源越來越差。升上中職的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薄弱,學習品質低下,勞動素質不高的特點。因此,要教好中職英語,教師必須轉變傳統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使每一個學生的文化素質、勞動素質都能得到盡可能好的發展和提升。那么,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應如何提升學生的素質呢?
一 優化教育思想
作為站在職業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首先應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優化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中職生的勞動素質。素質教育的實施,說到底要靠高素質的教師,因此轉變教師的思想和更新教育觀念是當前素質教育最緊迫最艱巨的任務。
英語教師是英語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素質的高低對英語教學的質量往往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為英語教師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刻苦鉆研,積極參加各種研討及培訓活動,業余時間多看專業書籍,給自己隨時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念,改革創新,拋棄陳舊落后的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在新課改下,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在課堂交往中,學生對教師的人格態度、專業水平、教學方法,甚至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評價,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斷,以及“親近”或“不親近”的情感反應,甚至把對教師的好惡遷移到教師所授的課程上來。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掌握學情,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學習背景,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要因為學生的成績優劣、性別、出身等的不同而產生親疏和偏向。上課時,教師要環視每個學生,不要只看好學生,而使其他學生受到冷落,或者用異樣眼神看后進生,讓他們感到不自在而情緒緊張。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讓每個學生感到自己在教師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個學生經常感到教師對自己的愛、關心和尊重,便會激發出健康的情感,變得生氣勃勃,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素質。
三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對于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的傾向,這是一種專注的帶有一種情感意向的活動,它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永恒動力。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教師。人只有對某種活動具有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努力地去完成這一活動。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因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實施勞動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
職校學生從年齡層來說,大部分相當于高中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差、學習能力弱、學習效果差、缺乏長遠的學習動機的特點。世界上最好的教師莫過于讓學生找到了學習的樂趣。英語課堂教學有它的內在規律和原則,但沒有固定模式可言,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不同背景、生理和心理特點結合教學目標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設計活動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特征,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努力尋找語言材料與實際生活的切入點,力爭做到活動便于學生參與,學生樂于參與。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和表現自己的機會,使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快樂。此外,教師還可利用英文愛國歌曲,直觀教具和多媒體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進行興趣教學,使學生感到學習不再是一種“苦讀”而是“甘讀”。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為今后的學習和素質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 注重學生的德育培養
德育是指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對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作用。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許多內容涉及人的道德、思想、品質因素,有利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培養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針對職業中專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逐步形成的重要階段,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應結合教材內容,挖掘其德育素材,采用合理的滲透方式,及時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學到“Thanks for Your Help”這一單元的時候,針對每個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筆者開展了感恩與勵志教育,講述中外名人感恩勵志的故事,然后指導每位學生用英文寫一篇感恩父母、親人、朋友等的書信或文章。通過學習和反思使學生知道感恩、學會感恩,用可喜的成績來報答親人、恩人的關懷和幫助,做到心里裝著別人,說話辦事要替別人想一想,做一個對得起父母、對得起教師、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社會的人,激發他們“認真讀書、刻苦練技”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所以,作為英語教師,除了上好課外還要注重在每一堂課對學生的德育培養,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又提升了自己的道德素質。
五 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增強學習興趣。由于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英語技能形成要靠大量的課堂交際活動。如果沒有教師的激情,沒有教師的幽默,沒有教師駕馭語言的高超藝術,就失去了進行素質教育的生命!與此同時,教師要善于將課堂和社會相溝通,創造出動境。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地創造交際情境,如介紹、問候,幫助、問路等,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在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的同時,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也培養了他們禮貌待人、樂于助人、關心他人的崇高品質。又如,在教學中堅持值日生匯報制度,每天利用課前5分鐘,輪流由一位學生用英語做值日生匯報,內容豐富多彩,講故事、講天氣,向同學們推薦一本好書等,教師還可以見機行事,積極參與,學生在這種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樂于開口說英語。積極向上的情緒潛移默化地促進了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和體會。教師是素質教育的組織者與實踐者,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素質教育的開展,進而影響中職生素質的提升。所以,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具有為人師表的崇高道德和精通素質教育的方法與藝術,同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使自己成為一個高素質的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才能培養出適應經濟建設的高技能人才,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論張思中教學法與交際法之差異[J].中小學外語教學,1996
[2]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3]黃萍.現代教學技術和外語教學[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9(2)
[4]韓華.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中學教育,2007.(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