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中的懲罰手段有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本文對其必要性進行了深入客觀的研究探討,以糾正當下人們的一些錯誤觀點和錯誤做法。
【關鍵詞】懲罰 教育懲罰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7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041-01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不負責任的教育。”然而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不斷深入,在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差異成為教育者的共識的同時,批評和懲罰手段就如同對學生身心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錯誤教育方法。在教育中即使學生身上有一些錯誤或不良傾向,教師們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種現象必將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及品德培養產生危害。因此,有必要對教育中的懲罰進行深入客觀的研究探討,正確認識懲罰在教育中的合理性作用。
一 概念界定
懲罰在教育領域中的內涵必然有其特殊性,然而古今中外人們各自的視角不同,教育懲罰的內涵界定也存在著一定差別,其中相對較周密的是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辭典》中將教育懲罰界定為“對個人或集體的不良行為給予否定或批評處分,旨在制止某種行為的發生,與獎勵相對,為學校德育采取的一種教育方法,有利于學生分清是非、善惡,對受懲行為做出回避、退縮、改變的反應,削弱受懲行為的動機,達到改正的目的,也有助于學校維護校規。懲罰的方式有:表示否定的語氣與表情,口頭指責,施以某種強制性措施,給予警告、記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等處分。為減少某種行為重現的概率而在行為后伴隨的不愉快事件,是與獎勵相對的心理學概念”。
體罰是教育者的一種主觀的、超越法律限度的不當行為,是有損人體健康的直接或間接的人身攻擊,是一種野蠻落后的、極不道德的解決方式,應予禁止。教育懲罰與體罰有著本質區別,教育懲罰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教育,讓學生在教師關切中走出錯誤,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深刻認識錯誤并形成正確品行,以此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準。
二 懲罰手段在教育中的必要性分析
1.教育自身的需要
第一,學生的角度。教育中的懲罰雖然是給予學生的一種否定性的批評或處分,但對于學生的成長是有其積極意義的。如今教育理論界頗為重視皮格馬利翁效應,學校和社會也極力避免對學生使用懲罰手段。不可否認賞識教育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方面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但是也應看到缺乏懲罰的教育往往會導致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形成一種盲目的自大,甚至行為失去底線,學生一旦受到批評或挫折就會難以承受。若是學校對學生的違規行為一味地采取溫情教育,那么必將助長違規者及其他學生不良觀念的萌生,使學生喪失對法律的敬畏之心。
第二,教育者的角度。如今教育界大力倡導賞識教育、愉快教育。隨著各種各樣的教育規章制度的出臺,學生的權益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和保護,而教師的人格尊嚴與合法權益似乎越來越被忽視。教育者既要維護教育秩序又肩負著培養人的責任,教育者的懲罰可以對學生的違規行為給予處罰,因此懲罰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這也是教師職業權利之一。正如馬卡連柯所說:“凡是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利不懲罰。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是一種義務。”
第三,學校的角度。學校里的各種規章制度是以校規、班規或其他行為規范以不同形式存在的學生行為規范體系,涉及學生教育生活的各個方面。學校制定規章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秩序,秩序是按照一定的規則而活動的有條不紊的狀態,是社會規則包括學校規則所追求的根本價值。“正是出于保障教育活動有序進行、消除個別違規行為對教育活動的不良影響的考慮,學校規則才成為教育活動中加強學生行為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和手段。”由此說來,從維持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而言,教育中的懲罰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2.教育懲罰的相關論述
《禮記·王制》中記載,大學學生在學業即將結束時,小胥、大胥、小樂正等教官查出不聽教導者的名單,報告給大樂正,大樂正再呈報于王,于是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學,行禮說教以感化他們。如果還是不改正,王就親自視學,再作告誡。假如仍然不思悔改,王便停止宴樂三天,將他們流放遠方,終身不再使用。
孔子對有缺點的學生也會進行善意的批評,甚至嚴厲的聲討。《論語》中記載: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孔子憤怒之下,直言宰予的不可救藥。
南宋規制最完備的明道書院,其綱領性文件是《明道書院規程》,它規定了招考、教學、考試、考勤、懲罰、言行舉止等各方面內容。其中涉及懲罰的條款較多,如“請假有簿,出不書簿者罰”,“請假逾三月者,職事差替,生員不復再參”。由此可見,書院制訂的這些針對犯過學生的處罰規程比較細化,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3.從法律層面看教育懲罰
教師的懲罰權是合法的,具有法律依據。我國法律明文規定嚴禁體罰,但并沒有否定教師擁有懲罰權。
參考文獻
[1]王輝.學校規則及其合法性管窺:中國教育法制評論(第二輯)[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劉立獻.斯賓塞自然懲罰理論的思想淵源與特點[J].學前教育研究,2008(5)
[3]趙坤、陳輝.論在教育中強化和懲罰的使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9)
[4]王群成.讓懲罰成為一種愛的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0(8)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