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范類院校設置的教育學課程同綜合性院校的課程有很大區別,教育學是師范類院校的基礎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還得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教師素質。但是在基礎教育不斷改革的情況下,教育學的教學方式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教育學功能的發揮。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師范教育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師范教育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046-02
師范類院校是培養教師的重要基地。教育學是高等師范類院校開設的一門具有師范性質的課程,體現了師范院校的特殊性。教育學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培養出來的學生的質量和規格,影響到師范生的專業素質,也就影響到未來人才的素質。因此,教育學對師范生能否在未來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有著重要作用。在當前實際教學中,學生對教育學沒有多少興趣,學習質量也不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下,教育學的教學改革也面臨著較大挑戰,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學教師不斷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學的教學質量。
一 師范教育學的教學現狀
1.課程設置不合理,不能突出師范特色
當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類課程主要有教育學、教學法和心理學三門,而且教育類課程的課時數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的比例較小,沒有突出教育學的重要性,也沒有彰顯師范類院校的特色。一般來說,教育學課程一般只開設一學期,一周有三到四節課,課時數過少,加上只在一學期集中講課,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能籠統介紹教育學的一般知識,沒有時間進行一些必要的實際操作練習。比如,在分析教育與經濟、政治和人的發展關系時,教師只能通過一些簡單的社會現象來說明這一情況,學生不能深入理解這些理論,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分析、總結的思維能力。
2.課堂學生人數過多
隨著高校擴招,師范類院校的學生數量近些年呈急劇增加趨勢,但師資力量卻相對匱乏,造成了當前高校普遍實行大班授課的方式。由于課堂人數多,課時又有限,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比較單一,只能采取普通講授的方式向學生淺淺地講解一些基礎知識,無法采用其他靈活的教學方式。在教育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學習。這些情況造成了學生對教育學缺少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使學生主動去掌握教育學,導致教育學的教學質量嚴重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3.教育學內容與實踐活動相脫離,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但現行的教育學教材內容比較過時,不能有效反映最新的教育學理論及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得教學內容與教學實踐相脫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只注重實用教材等課程資源,很少有教師能根據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來開發、創新課程資源,教師的這些行為不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和學習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4.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比較單一
我國高等院校有重科研輕教學的風氣,教師過于重視自己的科研成果,把主要精力放在發論文、創新課題上,很少注意到改進教學方法,導致許多教師對教學不夠投入,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在教學方法上,一般還是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不講求教學藝術,仍以教科書為主,不能理論聯系實際,只是干巴巴的說教,這與科技、信息迅猛發展的當下形成了強烈反差,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容易養成惰性思維。
5.缺乏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
師范院校教育學課程的考核方式是通過最終的考卷來完成的,最終的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這種考核方式嚴重脫離了教育實踐,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不能有效運用于實踐中,致使學生缺乏教育教學的技能,畢業后走向教師崗位時在心理上存在膽怯情況。
二 改進師范教育學教學方法的策略
1.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首先,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開闊視野,了解與教育學有關的各種作品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將新知識合理地融入教材中。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每次講課前為學生介紹一些教育家的生平及其著作,分析其主要的教育思想等,讓學生課下閱讀一些經典教育學書籍等。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在閱讀中能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其次,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課下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作用。比如可以實行小組學習的模式,每個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復習、討論課堂上的內容,長期下來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而將討論后解決不了的問題拿到課堂上共同學習研究,能夠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2.改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師范教育學的教學中,師范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較差,心理素質不夠好。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育學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訓練,以提高其實際教學能力。比如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走上講臺練習講話、講課的能力,講話的內容可以是對上一節課進行復習回顧,也可以是對最近看過的教育學方面的書籍的評價等。經過長期鍛煉,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另外,教師還要通過各種方式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綜合教學的能力等,通過改革教學模式,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實際教學工作聯系起來,能有效培養學生對教育學的實際應用能力。
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
師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在未來教學實踐中的探索和創新精神。教師要根據教育學的特點和教材內容的需要以及師范院校的教育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講授法。這種授課方法符合課堂時間的要求,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但在講授過程中要注意啟發學生,否則這一教學方法就成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了。比如在講解“全面發展教育”的課堂上,可以問學生片面發展的危害性有哪些或全面發展的人應該是什么樣的,學生會展開思考,爭先恐后地發言;然后再提問“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什么與馬克思的全面發展學說有什么聯系”。這一連串的問題啟發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豁然開朗。
師范生最終要走上教師的崗位,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除了需要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外,還得提高各項素質,如心理素質、講課技巧等。因此,在教育學課堂上,可以采用演講的教學方法,教師規定題目讓每一位學生輪流進行課前演講,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分析、闡述、論證問題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縝密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另外,實際訓練法是有效的教育學教學方法,只有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能培養和提高教學技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模擬教學。比如可以讓每個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做一個開場白,看誰的方式最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最能調動課堂氣氛。
教育學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恰當運用質疑法、小組討論法、觀察演示法、調查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可以將多媒體教學運用到教育學的課堂上來,通過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展示最新的教育學信息,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內容,然后回答教師的問題,有利于增進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調查法可以讓師范生了解到現在中小學生的實際心理和想法,從而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教學。
三 結束語
總之,師范教育學的教學需要長期的探索和改進,高等師范院校要重視教育學的作用,合理改進教育學的課程安排,為教育學的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條件和環境。教育學教師要不斷摸索改進教學方法,認真研究教材和最新成果,重視備課,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只有將知識有效傳達給學生,才能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標和優化教學效果,也才能有效提高師范生的教學能力和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程慧智.教育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嘗試[J].考試周刊,2008(27)
[2]馬俊秀.師范教育學教學方法初探[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0(4)
[3]武海英.教育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10(5)
[4]但武剛.公共教育學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探微[J].課程教材.教法,2000(1)
[5]李春玉、郭晶.改革教育學的教學方法[J].培養師范生的創新能力[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8(1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