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欣賞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將自身融入到樂曲當中,去感知樂曲中的各種美,從而起到很好的陶冶作用,因而有針對性地選取學生喜歡的樂曲,通過科學的教學手段將樂曲展示給學生,對于課程的正常進行有著很大的幫助,并且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音樂 欣賞課程 教學體會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066-01
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所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音樂欣賞課程的設置對于審美能力的形成具有較大的影響,在音樂欣賞課程當中學生不但能夠感知到聲音、韻律、節奏的存在,同時在音樂中可以找到心靈中最美的一面。音樂欣賞課對于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學大綱中也明確了音樂的作用,即音樂應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欣賞關系到學生的文化素養,關系到我們整個民族的人文素質。同時,在中學音樂教材中選編了大量古今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如何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功能,通過這些名曲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中的美,也就成為我們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文根據筆者幾年來在工作實踐中總結出的一些心得與各位同仁共同分享。
一 欣賞課教材內容選擇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
初中階段,學生年齡在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屬少年期或學齡中期。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發展由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他們已不滿足于小學階段的活潑、快樂及描寫小動物和描寫人生活的音樂,他們對世界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開始逐漸將興趣轉向能滿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樂作品,如優美、活潑的,開朗、奔放的,興奮、激昂的,悲慘、哀怨的等。
二 音樂內容應多元化,擴大音樂視野
當前,各種形式的音樂競相發展,音樂種類形式多樣,尤其是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也加強了各種文化信息的交流,就當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流行音樂來說,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帶來的影響較大,作為音樂教師應該適當選取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樂曲到課堂中來,以鮮明的時代感來吸引學生的興趣,以貼近日常生活,表達樸素的人生哲理,直白的情感來引發學生的共鳴,以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教學中應摒棄傳統教學中滿堂都是高雅樂曲的現象,學生對于這些嚴肅性的曲目興趣不強,經常感覺這些曲目脫離時代,與自己平時生活中所處的音樂環境不同,因而興趣喪失。反過來,流行音樂為什么可以流行,是因為它更真實直接地表達了人的情緒、感情,能激起聽者的共鳴,所以傳唱的人多,覆蓋面廣,因此應該讓學生欣賞優秀的流行音樂,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經過教師的引導和篩選,流行歌曲在音樂欣賞課堂當中也同樣可以煥發出迷人的光彩,以達到欣賞教學的目標。
三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情感體驗內容的融入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情感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情感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情感與音樂中表現的情感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當學生融入到音樂之中時,個體的情緒、感情亦會隨著樂曲的變化而變化,以此來達到情緒、情感陶冶的目的。課堂中常用的情感體驗方法有分組體驗法、視聽法、唱奏主題法三種。
1.分組體驗法
把班級分成若干參賽單位,每個單位代表一個競賽組別,讓學生結合所聽的樂曲對其分別以其他形式進行表演出來,可以通過詩歌、舞蹈、表演、繪畫等方式表現出自身的感受,以加深自身對于樂曲的感受。
2.視聽法
這種方法會讓學生興趣特別高漲,音樂雖然是聽賞的藝術,然而在音樂欣賞中如果結合視覺的功能,能發揮視聽的作用創設音樂情境,通過視聽描繪出讓人心動的意境和讓人心醉的情感。
3.唱奏主題法
每首音樂作品都有主題,它是樂曲的核心,是樂曲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唱奏主題可以讓學生對作品的風格、特點得以感知,又能親自體驗,記住音樂,體驗音樂內涵。
四 鼓勵創造表現,發展創造性思維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目的,江澤民同志曾講過:“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音樂教育的創新,需要一種創造性的學習,它能發展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自我表現力。社會需要的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而創造性活動恰恰有助于通過多種探索途徑提高人的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欣賞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它為欣賞者的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且青少年學生具有好玩、好動、好奇、想象力豐富等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可抓住這一特點,鼓勵他們有獨創及與眾不同的感受與見解。
總之,初中英語教學的實質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能夠準確地體會樂曲所表述的內涵,在美妙的樂曲中感受美的存在。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這一時期的愛好、興趣,在欣賞課內容的安排與設置上要能夠有的放矢,所選教材內容及教學手段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中,真正感受到樂曲中所表述的美。
參考文獻
[1]鄭云.初中音樂欣賞學習中的幾個為什么[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4)
[2]朱麗平.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三部曲”[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8)
[3]石婭麗.淺談初中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J].現代教育教學導刊,2011(6)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