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解放兒童的大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兒童的雙眼,使他們能看;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能接觸自然、接觸社會。”《英語課程標準》中也強調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盡量真實的語言情境,組織具有實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樂于動腦,勤于動手,合作交流,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努力創造高效率的課堂。
【關鍵詞】更新理念 創設情境 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077-01
自新課標實施至今,我們一直按照新課程標準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選擇最佳的教學手段、方法與形式,力爭從英語教學的目的、目標、內容、策略、評價等方面進行大幅度改革,使小學英語教學研究的開展日趨生動活潑,為此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了改變,創造潛能得到了釋放。
一 更新理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生的發展作為主要目標,尊重學生,用禮貌親切的語言和體態語請學生回答問題,變“一問一答”的平推式教學為生問師答、生問生答等自主式的學習,共同探究,共同發展。
“善于模仿,樂于參與”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傾向。教師應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采取游戲、唱歌、畫畫等形式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What’s the time?”一課時,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本人讓學生用自己的身體模仿數字造型,由其他學生來猜,這樣既增添了學習的趣味性,又有利于他們對單詞的準確掌握。
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從而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挖掘和展示學生的才能,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
二 創設情境,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過多注重講授、演示、示范,因而形成“滿堂灌”,學生也漸漸習慣了“老師問學生答”的課堂訓練模式,他們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很少主動提問和表達思想,時間一長,學生變得不善于提問,也不愿意回答問題,這限制了學生思維辨析能力的發展。《小學英語課程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小學英語教學要創建以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以創設學習英語氛圍、提高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目的,建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而情境教學模式則可以大大地改變當前現狀。
興趣和成功往往緊密結合。教學中,本人盡可能地創設輕松、和諧、愉悅的教學情境,努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讓學生發現自我價值,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因此,本人常常根據活動需要打破常規,重新編排座位,采用四人一組或六人一組的小組學習方式,甚至有時干脆把學生帶出教室,到真實的環境中去感知語言、運用語言,做到變靜為動,動中有序。
例如,在教學“Shopping”一課時,本人帶領學生走進超市購物,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課文,這樣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在認知方面也有啟迪學生的暗示作用,使學生在有意無意中接受教育,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得到充分體現,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課后意猶未盡。
此外,本人還在課堂上穿插游戲、活動,使原本較為枯燥、機械的單詞學習和句型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如在教“A PE lesson”一課中的up、down、left、right一組單詞時。本人設計了“Pin a nose on a face(貼鼻子)”的游戲。本人在黑板上畫出一張缺鼻子的臉,再請一個學生走到黑板前,用布蒙上他的眼睛,讓他貼出鼻子,臺下的同學用這四個詞匯來告訴他該怎么做。“Up、Up……”“Down、Down……”隨著鼻子位置的變化,學生們調整著指令,終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鼻子的正確位置。這樣學生既熟悉了up、down、left、right這四個詞,又運用這些詞匯進行交際,真正掌握了這四個詞。
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把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運用自己制作的課件突破重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同時輔以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啟示,以吸引學生,增加興趣。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創設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拓展情境教學,要突破固有的教學模式,利用生活中的場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應變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三 多元評價,滿足學生的成功感
好的評價不僅可以激勵學生產生不斷向上的活動,也為學生終身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與實踐,我將新的評價模式帶到教育教學中去,逐漸提高了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評價的形式千變萬化,自評、互評、師評、家長評、小組評、手勢評等等,在教學中靈活運用。評價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包括書面作業、朗讀、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合作精神等。本人根據以上內容為每位學生設計一張評價卡,每周進行一次綜合評價,根據不同的情況適時給予語言性評價并作記錄。當然,口頭評價也要隨時進行,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所有的評價過程都是民主的、公開的、寬松的,是能改善學生的學習信心、態度和方法的。只有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才是全面合理的,才能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長和發展,最終效果是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新課改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徹底解放,讓學生展開了理想的翅膀,有了自己的天地,自主探究,敢于創新,為學生個性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英語教學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取得了教與學的“雙豐收”。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