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將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整合?筆者從以下方面談點粗淺看法:一是利用信息技術將知識直觀形象化;二是利用信息技術將課程容量擴大化;三是利用信息技術將寫作訓練趣味化;四是利用信息技術不可依賴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 新課標 語文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078-01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到:“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新一輪課程改革,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這兩股洶涌澎湃的巨浪,強有力地推動著素質教育向前發(fā)展,也深刻地影響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教學行為。如何將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整合?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點粗淺看法。
一 利用信息技術將知識直觀形象化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有這種困惑,一個知識點用語言去表述怎么也不能讓學生明白。譬如,在講授《中國建筑的特征》(梁思成者)時,學生對于古代建筑不甚了解,一個班級沒有用多媒體,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也累;一個班級用了多媒體,補充了許多關于古代建筑的圖片,學生興趣盎然,教師講得也輕松。這正應了荀子的那句話“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它告訴我們聞見是教學的基礎。
課堂上要實現“聞見”,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晦澀難懂的內容形象化,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也有著事半功倍之效。如教《先秦諸子選讀》中《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時,筆者先用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幅畫面,告訴學生學完之后,請大家為畫面配音。學生學習非常積極,在充分把握了學習內容之后,學生配的畫外音很有見地,課堂效率高。
二 利用信息技術將課程容量擴大化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應該由知識的傳授者,向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合作者轉變。教師的功能更應集中體現在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如何把“信息”化為“知識”,把“智能”化為“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品質。
互聯網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它擁有最豐富的信息資源;互聯網上發(fā)布的信息包羅萬象、充滿了時代氣息,幾乎囊括了各領域、各學科的最新內容和成果;在教育網站上還存儲了大量的學習信息、習題講解、疑難解答和優(yōu)秀教案等內容。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擴大課程容量。比如筆者在講《宇宙的未來》時,課外讓學生上網查閱關于宇宙的過去、現在、未來方面的研究成果資料及關于史蒂芬·霍金的個人資料,課上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宇宙的畫面,讓學生對宇宙有了直觀、形象的認識,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明確了本文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目的,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效率,也在廣度和深度上大大拓展了的學生知識面。
三 利用信息技術將寫作訓練趣味化
在作文教學中,筆者發(fā)現有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并且病句錯字連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視聽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強化學生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了興趣,產生了寫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授作文訓練《謳歌親情 學習寫得充實》時,對于謳歌親情這類文章,學生寫過很多,若要寫得充實,還真很難。為此,筆者安排在《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樂曲聲中,讓學生看剪輯的影視資料《燭光里的媽媽》《山村教師》《一個也不能少》等,那樸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凄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感官,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fā),教師再適時地點明謳歌親情要寫得充實,必須通過聯想發(fā)掘材料,在發(fā)掘材料時要重視細節(jié),更要善于分析。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錄像媒體的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齊上陣,讓他們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注意力集中,不斷將間接經驗內化為直接經驗和表象,豐富了寫作素材,文章也寫得充實了。
四 利用信息技術但不可依賴化
語文學習就是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語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說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生動形象的描述激發(fā)自身的形象思維—想象,在大腦中呈現出相關的具體圖景,語文不是因圖像而形象,而是因語言而形象。所以,語文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揣摩、體味、聯想、想象,進而對文本信息進行概括、篩選、整理、遷移,應該是語文學習的主要的方式。
用多媒體展示圖形圖像不能代替閱讀主體即學生對文本的涵詠玩索,正如觀看電視劇不能取代閱讀文學作品原著一樣,如果一味地以圖像直覺取代語言形象,勢必會淡化語言訓練,弱化了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因而背離語文教學。所以,語文學科技要重視信息技術的優(yōu)化課堂作用,又不能過分依賴信息技術。
總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教師教得生動活潑,達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樂的目的。相信,在轟轟烈烈的語文教學改革中,信息技術將以其他教學手段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逐步走進課堂,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