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性學習能夠改變之前的被動接受式學習模式,可以通過語文研究性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提升其自學和探究的能力。分析研究性學習要求、組織構成、基本程序和學習評價,能夠幫助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效果得到提升,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發展。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初中語文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093-01
一 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1.研究性學習能夠改變教學方式,促進學教效果,提升教學效能
傳統語文學習方法的學習效果不突出,主要原因是之前的語文教育環境下,一般教學都重視加強學生的機械記憶,只掌握知識的表層含義和基本應用,不能有效實現創新和實踐應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要求加強研究性學習的探究,改變教學目的和方法,改變學生的接受形式,使其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主動探索研究,強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傳統語文教學相比,研究性學習重視組織并引導學生和教師共同研究學習,突破思維限制,實現創新發展。另外,這種學習方式還能促進教師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結構,保證能及時解決學生的提問。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是有利于師生雙方的。
2.實施研究性學習,提升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較少有實踐活動的融入,即使是偶爾組織一些活動也只是指派或吸引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參加,這樣暫時落后的學生就缺少實踐鍛煉的機會。研究性學習環境下教師應組織全體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提升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教師可以選擇一篇課文,提出其中適合研究的課題,組織學生展開研究,總結研究成果,以此鼓勵并肯定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態度。
3.開展研究性學習,鍛煉學生的自學和探究能力
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其中大部分初中畢業生會繼續上高一級學校學習,這些學生都是今后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發展的關鍵力量,會逐漸步入工作崗位。假如初中教學方式不能隨著社會發展做出必需的改革和完善,就不能滿足今后實會對踐性社人才的發展要求。初中語文教學要能夠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能夠實現終身學習,具備自行探究知識的能力,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不斷深造,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初中時期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實現今后教學效果提升和學生進步的基礎。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實施
1.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基本要求
首先,與傳統教學相比,研究性學習不是一味地追求知識數量的擴充,而比較重視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強調在探究活動中所收獲的感悟和體會,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研究方法,而不是最終結果;其次,研究性學習面向全體學生,重視整體的研究發展;最后,教師要在教學中將傳授式和研究性學習結合運用,詳細設置教學環節,照顧全體學生。
2.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
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采用分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研究,研究課題內容。教師可以選擇一篇文章,引導組織學生發現并確定研究課題,也可以提前組織多個研究題目供學生選擇。在研究過程中教師適當進行指導,主要依靠組員互相合作研究,探討完成。另外,由個人研究的方式需要在進行研究性學習之后掌握一定經驗再進行。全班性的大型討論研究需要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再進行。
3.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程序
第一,課前準備。做好背景資料搜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刺激其探究積極性。第二,指導選題。課題可以由教師,學生或者師生合作進行選擇。第三,確定研究計劃。可以讓學生自己組合課題組,組內討論確定,再由教師給予指導,最終形成目標、方法和過程明確的課題設計;也可以由教師設計,安排給學生執行。第四,開展研究。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時間和研究條件,在研究過程中隨時指導,幫助學生實施研究。第五,撰寫論文。教師帶領學生搜集整理課題相關資料,選擇使用,指導學生具體寫作方法,提供優秀范例,最后對學生論文進行批改。第六,交流探討。師生之間根據論文內容展開交流探討,擴展思維,深化對研究內容的理解。
4.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求
第一,評價要重視過程和體驗,強調全體參與,教師要在指導的同時鼓勵并肯定學生的研究。第二,評價要從開題評價和指導入手,提升學生積極性;其間實施定期評價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最后進行結題評價,肯定學生優點。第三,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深化研究效果。第四,實行多層次的評價標準,鼓勵全體學生。
三 初中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實施的注意事項
第一,教師要強化指導,逐漸放手讓學生嘗試研究;第二,開展形式靈活多樣的活動,提升學生搜集資料的積極性;第三,合理應用校內外家長資源,可以與家長溝通,爭取讓家長參與到課題的討論當中,帶領孩子查找資料,提供意見等。
四 結論
初中階段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突破書本知識的束縛,加強和實踐的聯系;教師要相信并肯定學生,幫助其進步。研究性學習可以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提升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形成新的教學結構,可以促進教學水平和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衛峰.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1(12)
[2]錢旭升、項雪梅.語文研究性學習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2005(4)
[3]烏蘭托亞.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4)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