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本文主要剖析了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困境,并深入闡述了教學改革的指導理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深化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改革 困境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099-01
初中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課程,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課程。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課要善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語文課上簡單灌輸與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已經完全不適應現在初中語文課發展的要求。如何適應新課程標準要求,從理念、方式方法及評價措施等方面對初中語文進行教學改革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 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困境思考
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要想對初中語文教學進行改革必須找準教改切入口。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中主要存在崗位職責不明確、教學過程沒能有效精細化、教師的教學反思力度不夠等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由于語文學科是初中主課之一,通常語文教師兼任班主任一職,有些中學的語文教師還兼任教導主任等管理崗位職位,受學校導向、精力分配等因素影響,一些語文教師的崗位職責不夠明確、清晰。
第二,語文教學是一項融合多項教育的綜合性課程,不僅包含語文知識的教學,還需要使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學的文字、思想、德育、藝術等知識體系的美感,這要求教師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工具,加強交流與溝通,然而在注重成績的大環境下,目前還存在著教學功利化的傾向,精細化程度不夠而沒能實現人文化的教學。
第三,受教師考核等因素的影響,許多語文教師將精力投入到教學效果考評等方面,教學反思力度和深度不夠,缺乏自發的教學反思,使自身教學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 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理論指導
人本主義心理學重視人的尊嚴價值,主張發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實現,主張人類具有自我實現的潛能和傾向性,認為人是主動的、理性的、成長的、追求有價值目標的、有其積極生命和生存態度的生命個體。因而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認為“人具有先天的優良潛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潛能得以實現”,提出“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觀點,把自我實現的抉擇權留給學生自己,強調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自我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見,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人本主義教學尤其重視情感陶冶,把情感活動視為心理機能、提高認識的基礎和動力,認為教學是情感活動的過程,情感活動左右著人的精神世界。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原理及其教育教學觀,結合活動課程的性質特征,應提出以自主活動為前提、自我發展為目標,強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力求做到“四性”,即參與性、自主性、情感性、獨創性,培養學生的自我概念。
三 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措施探討
1.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人的活動是豐富多樣的,因而人的活動對象也是豐富多樣的。學生語文學習活動的對象包括實物存在的客觀事物和客觀環境,語文教材、閱讀材料、學具、音像資料、周圍環境、同伴等,還包括心理映象或符號形式存在的活動對象,如語言、數字等。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根據活動對象的內容和特點,依據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依據實物情景的變化去合理設計活動,特別是對教材中那些具有創造性、改造性因素的內容進行挖掘、研究和整理,逐步形成一些獨特的活動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對象的建構中去,充分激發其活動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倡導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去發現和解決問題,促使他們在活動中主動促進主體能力的發展。無論是個體活動,還是同桌活動,小組活動,全班、全年級、全校乃至跨地區活動,指導協助可來自他人,但具體操作、經歷與完成只能是自己。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主體地位,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去。
2.與學生積極互動
活動的互動性決定了活動富有鑄造合作精神的潛能。凡有目的的語文實踐活動,本身就具有多重參與性和多元互動性。學生發展的互動性表現為兩方面。一是個體與群體互動。一個人的發展總要受到與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的影響。對于學生來說,集體生活尤為重要,它對誘發學生發展的內驅力起積極的作用。二是個性發展與一般發展互動。一個人的發展包括個性發展和一般發展(即學生發展的個性和共性),一般發展是個性發展的基礎,個性發展又對學生的一般發展起促進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活動對初中學生發展互動性的作用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活動的情境性是連接學生個體與群體的紐帶,為學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二是活動的統一性是維持學生發展互動性的根本保障,個體與群體活動目標統一才能產生相互促進的作用。
3.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應遵循“興趣性原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生心理特點,依據學生的現實需要和興趣愛好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有所樂、全面發展。一般來說,不管哪一種活動都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的發展。比如,在學習長征或革命題材的文章時,學生可以通過各具特色的活動內容獲得多方面的發展,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表演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學生的進取心、自信心、榮譽感、責任感、義務感等得到了培養。此外,還能使學生擴大視野、增長見識、發揮個性特長。
參考文獻
[1]蔡少軍.初中語文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鄭金洲.教師如何做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