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欲望。語文,是我們的母語,是各學科的基礎,是知識創新的基石、橋梁和紐帶。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學好語文尤其重要。本文是對筆者歷年來在農村初中教學一線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一點粗淺探究。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 語文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101-01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全體學生對學習語文產生濃厚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這是提高學生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身處基層教學一線的一名語文教師,針對所教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的這一實際,近十年來我一直探索著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雖然過程并不一帆風順,卻也從中收獲了不少啟示。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語文,作為一門最具開放性和創造性活力的基礎性人文學科,必須構建成一個開放型的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開放,才能給學生以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由空間,從而使語文課堂充滿和諧與活力。作為教師,此時就要解放思想,打破現有教本材料的束縛,對教材的內容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靈活處理,甚至進行課程整合,注意學科滲透。其中,最有效的是有目的有選擇地鼓勵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如《意林》《思維與智慧》《語文學習報》《滿分作文》《中學生閱讀》等刊物中的精品美文、精彩篇章,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帶來的無限愉悅。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它能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也是學生學好語文課的入門向導。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就要善于抓住時機,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實現學生被動的“要我學”到主動的“我要學”的大轉變。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味語文學科的亮點、美點,從而激起學習的興趣。其中最關鍵的是要以“樂”助教,把美引進課堂,激起師生共同享受美的情感漣漪,享受到美與知識融洽的美好體驗。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課時,可通過多媒體展示春天的動人美景,結合誦讀文句引導學生感受文章內容的語言美。通過這一形象化的審美教育形式,彌補了語文課作為工具學科枯燥性的一面,化抽象枯燥為生動形象,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農村初中的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注意突破課堂有限的空間束縛,將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猶如一群群蜜蜂飛進大自然采集豐富的花粉。力求把體驗社會生活、課外閱讀實踐等活動營造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大課堂,采用講故事、辯論、演講、情景表演等形式,發展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培養其捕捉、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逐漸形成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是我們在教學過程應當努力達到的。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同時,在教學理念、教學形式等方面講究教學藝術,從各個角度、深層次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達到樂此不疲的學習狀態。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當代教育心理學研究也指出: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強化手段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消極強化手段——懲罰;另一類是積極強化手段——賞識。實踐證明,學生對懲罰往往容易產生抵觸情緒,而對賞識卻欣然接受。因此,我們在教學理念上,要融入情感,賞識學生,實施情感和賞識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激情。
首先,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賦予他們真摯、純真的愛。這種真摯的“賞識”,一旦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就會產生極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激發學生形成興奮中心,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對于那些學困生,更要給予關心和幫助,甚至實施“傾斜政策”。這樣不但能激發他們迎頭趕上的信心,還能引導他們自然地融洽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感情,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再次,適當的表揚勝過嚴厲的批評。實踐證明:不斷獲得成功,經常得到表揚的學生,學習興趣也在不斷的鞏固和發展;反之,其學習興趣就會日漸衰減,直至完全喪失。
要凸顯學生學習語文的實際效率,教師本身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是最重要的。因為語文學科是各學科的基礎,是知識創新的基石、橋梁和紐帶。因而在教學過程的實施中,我們要改變過去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思路,采用創新型的和諧語文課堂,利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營造民主平和的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課本之間的交流、溝通、合作。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努力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這樣學生就對語文學科有較高的期望值,對調動學生學習語文興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語文教師是文化知識的傳授者,是智力的開發者,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者,肩負著育人的使命。學生的學習興趣決定于老師的正確引導與有效激發。只要我們用心、用情、用愛去激活語文教學這潭碧水,學生的心中定會蕩漾起燦爛的漣漪。我們,將成為學生熱愛學習的引路人。興趣,將成為學生學會學習最好的老師。
參考文獻
[1]張德偉.當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張曉梅、張英宏.初中語文新課標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