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創造的世紀,需要一大批敢探索會創新的創造性人才。創造性思維已成為人類根本的思維形式,因此教育必然要為人類揭示出這種思維形式的本質。然而目前的傳統閱讀教學仍采用“應試”思想支配下的教學模式,以培養能熟練掌握已有知識的書生型人才為教育目標,導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和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盛行,注重求同式思維而忽視求異性思維,排斥創新和多樣性。學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清除傳統教育觀念中阻礙和限制學生創造潛能發揮的因素,樹立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發展的教育觀。筆者通過閱讀教學,充分挖掘出教材本身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
一 鼓勵質疑,培養思維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決問題時與眾人、與前人不同,獨具卓識,有新的見解和新的發現,從而具有一定意義的首創性、科學性。而這種獨立性的特點往往體現在思維中的懷疑因子:對“司空見慣”的質疑,對“完美無缺”的質疑,對教材的質疑,對教師的質疑……
懷疑,常常是創新的開始。教學中要讓學生做到不“唯書”不“唯上”,敢于懷疑已成定論的東西。當然,發現疑難,提出問題,對小學生來講有一個培養和訓練的過程。
1.激發興趣,養成質疑習慣
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首先要轉變觀念,端正教學思想,打消那種怕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擠占課堂教學時間、打亂教學計劃的顧慮。實際上,只要教師實事求是,有的放矢,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問,敢于不斷提出問題又能不斷地解決問題。
2.教給方法,提高質疑水平
要指導學生從文章語言因素、表達形式、篇章結構、思想感情等方面去發現問題,避免脫離教材內容和語文教材特點的不著邊際的濫問。以語言因素為例,教師指導學生在標點不同處、字詞精當處、語句重復處等質疑。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質疑水平會逐步提高,一些學生能提出具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如課文《燕子》最后一節有這樣的句子:“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有個學生讀到這里便提出自己的疑點:這里的細線指的是電線,為什么不用“條”或“根”而用“痕”呢?這些問題,無不體現著學生獨立思考、深入讀書的主動求知心理。
二 激發想象,培養思維的聯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往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展開。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使互不相連的聚合黏結……它滲透在小學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特別是在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觀察感知,豐富表象積累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能力是發展學生認識能力的基礎,也是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不可缺少的一種智能。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指導觀察與課文有關的事物,與作文有關的景物,并且注意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善于將觀察到的事務用于課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訓練當中。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閱讀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想象的發展。
2.啟發引導,拓寬想象空間
如果單純地談教學而忘記了教學活動背后還存在著一個廣闊的豐富多彩的世界,語文教學會變成一種缺乏生氣的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把觀察、思維及各種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活潑、深入、全面,有助于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主要表現在閱讀和作文兩個方面。
首先,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憑借教材進行想象,有助于學生入情入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在理解課文中發展想象,又通過想象進一步理解課文。引發想象,可在理解課文詞句時進行。如教學《荷花》一課,“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教師不妨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去聽聽蜻蜓和小魚會對自己說些什么。此外,讓學生根據有關描述進行即興表演或繪畫,將古詩改寫成短文等,都不失為拓寬學生空間、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好方法。
其次,小學作文訓練為學生創造性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運用想象思維指導學生寫作,利用寫作培養學生創造想象,是打開學生思路、豐富文章內容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看圖作文為例,讓學生根據靜止的畫面想象畫外的“動”,包括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語言,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具體的情節等,再把畫面本身和想象的內容聯系起來進行表述。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想象思維的參與不行。
三 打破定勢,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思維定勢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始終是存在的。在教學中應認真考慮它的兩種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正遷移;另一方面,從個人的內在因素看,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習慣從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無意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思考常常受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幫助學生沖破狹隘的老框框,開闊視野,在形成求異思維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1.同一個任務,鼓勵學生尋求不同方法完成
以識字為例。讓學生記“坐”字,有的學生說,兩個小朋友在蹺蹺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說,“坐”就像老師的天平;有的說一個“土”加兩個“人”就是“坐”……他們運用的方法不同,卻完成了同樣的一個任務—記住“坐”字,對于這樣的現象,教師應予以肯定、鼓勵。
2.同一個問題或意思,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理解或表達
如教學《王冕學畫》時,當問到“要是能把它畫下來,那該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時,有學生回答說:“畫下來可以天天看荷花。”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各抒己見:“畫下來可以讓別人看。”“畫下來,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比看誰美?”這正是創造性思維中求異思維的反映,它促使學生相互激勵,情緒活躍,在學習過程中品嘗到求異探索的樂趣。
四 結束語
當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和總結。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需要教師進行創新性的教學。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從“小”處著眼。小學生的一點新看法、一個新觀念對于社會來說可能不具有創新性,但相對于其本身的知識水平來說,它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教師應該肯定它的創新性意義。二是要緊密聯系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教師應在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否則它只能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筆者當前所帶班,一年前死氣沉沉,到現在已是相當活躍。筆者常常在學生激情飛揚的表達之后感受到課堂是如此快樂的地方,上完課后是多么的爽快!有人說,有效的教學能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這必定不可缺少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新課程、新教育的推動下,教師的觀點要變,學生學習的方式要變。總之,僅有教師的苦口婆心、嘔心瀝血是不行的,真正的學習將建立在師生間廣泛的、平等的、由淺入深的對話中,建立在學生的激情飛揚中……
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激情飛揚吧!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