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過程中,錯誤總會有意無意地件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為最直觀、最有效地應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我們必須重視這筆寶貴資源。本文擬對制造誤差等方面的錯誤,有效地利用教學的具體實例靈活調整實際教學,正確引導,客觀評價,巧妙地利用錯誤資源,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錯誤 信息技術 利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134-02
有人說:“課堂教學巨大的財富之一就是錯誤”。將IT作為一個極具操作性的技術學科,操作失誤是不可避免的。
一 預設生成性錯誤,巧妙利用,跳出陷阱
“預設”是預測和設計,是教師課前對課堂教學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和安排。教師應該學會從反向出發,認真研究教材,設想學生會在哪方面出現錯誤,有意制造一些錯誤設計,設置一個“陷阱”,讓學生自己跳進去。這能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強烈意識,發現錯誤,改正錯誤,進而比較全面牢固地掌握重難點知識。例如,“制作封面與封底”一課涉及封面背景的教學。教師在備課時知道Word 2000無法在頁面視圖下實現“格式——背景——填充效果”操作,所以故意將此任務交由學生上臺演示,使學生在操作中出現“錯誤”,在此基礎上教師誘導點撥,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從另外角度去解決此問題,從而引出另一個知識點“自選圖形”的繪制,從中知道“自選圖形”的另外一個作用。學生走進“陷阱”,又從“陷阱”里走了出來。
由此可見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的操作錯誤大都能預料得到,教師要能夠合理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錯誤資源,需要對錯誤有足夠的預見性,對于這類的教學要求不是“及時評論”或“及時糾正”,而是“延時評論”或“啟發誘導”,鼓勵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從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有必要對課堂上出現的錯誤進行分類整理,并且深入地分析錯誤出現的原因,根據原因來思考采用什么具體的方法,將錯誤暴露給學生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二 非預設生成性錯誤,將錯就錯,激發靈感
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并且教學過程是動態的。所以,我們往往會發現認認真真備課內容在課堂上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可預見的問題錯誤。而這些錯誤恰恰是學生思維的真實反映,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因此,當出現錯誤問題時,教學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回避還是掩蓋?貌似都不是最合理的解決方案,教師應該給學生研究討論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在爭論中讓知識得以升華。
例如,《Flash繪圖》一課。學生在繪制房子上的窗子時,需要將繪好的橢圓去掉一半,可是學生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見右圖)。
教師:同學們有什么辦法將窗子畫得漂亮一些?
學生:(討論)
結果1:先在其他地方畫好,再移動位置。
結果2:畫好了再用直線截取。
教學預想時是讓學生使用橡皮擦的擦除線條功能,這樣跑離了教學目標,無法實現預設的目的。學生紛紛自我評價起來,其中有學生提出:“這樣肯定不科學,肯定能找到一種既省力又科學的方法。”再次探索尋找,兩分鐘后有學生找到方法:先畫好橢圓再用橡皮擦擦除不需要的部分,結果是學生學會了橡皮擦的多種擦除方法,激活了他們的思想,活躍了思維。
三 有意展示錯誤,引發議論,牢固掌握
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所授的內容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領會掌握,因此此類錯誤會屢教屢犯。教師對于這種情況一般會選擇演示或是講解,以此來強調某個內容的操作方法,但是有時單憑講解或指點并不能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授“Flash形狀補間動畫”這部分知識點時是分三種形變,即文字變文字、文字變圖片、圖片變圖片。在巡視過程中,教師發現許多學生只記得一次文字分離,導致動畫無法完成。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幫助學生分析一次分離只是將文字組合分離,而每一個文字并未打散分離。但是在下一次課時,教師又讓學生做此操作,學生仍無法準確地完成任務。于是,教師不再單純講解,而是通過展示幾個學生作品,并提問學生有可能是哪里操作出現錯誤。學生經過討論后,梳理出結果是:忘記將文字完全分離了。
四 “錯誤”資源利用后的反思
錯誤雖然可以被加以利用,是教學的寶貴資源,但錯誤資源的利用應該把握一個度,合理恰當地使用這份寶貴資源。
1.錯誤的選擇性
錯誤是否成為寶貴資源,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反思和比較。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反思、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抓住和利用這些多樣化的學習成果,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因此,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可以作為資源來利用。
2.錯誤的價值性
錯誤之所以是寶貝,其價值并不在于錯誤本身,而在于這筆財富的“升值”。教師要用一雙智慧的眼睛看“隱藏錯誤”的同學,會發現許多學生因錯誤產生的創新火花。
例如,在講授Flash移動的小球知識時,在繪制小球過程中有位學生出現右圖的情況。
學生在刪除其中一小部分時就無法完成,出現了一些差錯。此時筆者不是以一個“錯”字堵住學生的嘴巴,而是引導學生去探究解決方案。終于在師生的探究中發現原來是學生單擊了“選項”中的“對象繪制”按鈕,沒想到小錯誤竟然也帶來意外的收獲。
五 結束語
由此可見,如果能夠及時并有選擇地選定合適的錯誤資源并加以利用,這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因為錯誤是最原始的、原生態的寶貴資源,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默認生成的錯誤,巧妙地運用錯誤的靈感,可能是一個好主意。因此,教師不能忽視這些資源,應該充分利用這些錯誤資源觸發靈感,集成錯誤,建立錯誤的共享資源庫。突破教學的重難點,課堂上有效地產生錯誤,糾正錯誤,繼而觸發無窮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陳嚴.問題式教學的建構與實踐[J].文學教育(下),2010(1)
[2]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建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