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利用協作學習的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似乎遇到了一個瓶頸,本文著重討論怎樣高效有序的開展課堂中的協作學習,并且可以讓協作學習的模式延中到課堂外,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體驗互助快樂,同時激發每個人的創意火花。
【關鍵詞】協作學習 互助合作 虛擬協作環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155-01
在當前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們發現,利用協作模式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效率低下、分工不明等問題。教師不愿利用協作學習方式開展教學可能有如下原因:一是受計算機房條件限制,不能自由組合;二是學生分組時,會出現由一名比較熟練的學生進行所有操作的情況;三是對于協作學習效果的評價不能很好地開展起來。其實,協作學習模式可以改善信息課堂中單純以完成自己任務為主的氣氛,普遍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助心理,激發創意。
在信息技術機房環境中形成學生共同體主要依賴于四個方面。一是同學之間要互相信任并分享彼此的經驗,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某一領域知識的專家,但不可能是所有領域知識的專家,所以要互相合作。二是成員之間的相互尊重。學生間互助體驗的情感觸發。三是小組的意見是經過討論、提問和反思后形成的,是所有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四是小組成員共同遵守一定的活動程序和規則。
一 適合協作學習模式的課程領域
1.綜合性任務
例如,在網絡世界這一章,本人設置了一個競賽單元,需要學生運用各種基礎知識、基本操作,同時利用網絡搜索工具,通過上網搜索的方式來闖關。整個過程中,需要學生自行分配任務,進行問題的分析、任務的分解,以及正確答案的嘗試,而這些任務,學生不通過討論、協作是難以在快速競爭的環節中勝出的。所以,在處理復雜的需要綜合性技能的任務時,協作學習是理想的模式。
2.開放性探究任務
開放性即指內容上可以與信息技術以外的學科相整合,如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整合可以探究本地的旅游資源,做一份旅游計劃書;同時開放性又指探究結果的不確定性和不唯一性,如在學習計算機安全與防護這一章節的時候,學生分組協作,研究最新型的計算機病毒,以及最近流行的網絡詐騙和釣魚網站的內容,完成探究如何有效維護自身計算機安全的報告。
3.作品制作型項目
教師如果想通過協作學習模式來讓學生進行作品創作,可以不定主題,不定具體內容、由學生通過小組自由討論的方式來選題,自主探究和創造來完成作品。沒有主題的限制,學生可以充分展開想象,激發他們的創意,創作激情高漲。當然,創作空間的加大會帶協作學習的難度,會導致知識技能運用欠缺或創作目標不確定,教師在這時候就要能針對小組特性進行分析和引導。
二 在課堂中建立協作學習結構的方式方法
為了某個協作學習活動建立任務結構包含四個具體步驟。
第一,根據明確活動的目標,確定不同的表現形式。一是小組共同的書面報告,例如,在計算機組成這一章節中,讓小組成員探究計算機發展史的內容,最后通過整理,完善整份報告;二是口頭表達,說出小組的一致意見。例如,在網絡應用中,小組成員通過不同的搜索信息的方式來對比獲取信息的高效、準確、完整等特性,回答有效獲取信息的一般步驟。三是小組合作完成的作品。小組通過分工合作,確定主題,收集素材,完成分布項目,集成,最后測試通過,提交作品的過程。
第二,在組織一項協作任務時,必須提前設計好一些因素。一是小組的規模。一般來說受計算機房上課條件的限制,規模以2~6人為最佳。二是如何選擇小組成員,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因受到學習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各個學生之間的操作能力差異較大,這時,應根據任務性質內容等合理組合小組成員。三是小組活動的時間。根據表現形式,小組協作活動的時間可以控制在一節課內,也可以多堂課,教師要根據整個項目提前進行好規劃。四是小組成員的任務分配。在分配具體角色職能外,還應對小組所有學生所承擔的具體任務作要求。
第三,協作學習過程中的教授。在協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另一個責任是教授,教師需要對過程中信息技術技能進行次序安排,適當的時候要予以演示。
第四,對協作小組進行觀察與指導,教師應在小組活動中對各成員進行觀察和介入,幫助學生達到他們小組的目標,指導學生何處可找到所需的信息,展示要完成的作品的樣式或模板。對于有困難的小組,可以重復說明任務和目標,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能理解,并且要聆聽他們的問題點,推動任務的進程。
三 把協作學習模式延伸到課堂外,建立虛擬協作環境
筆者通過創建QQ群“青果信息工程部”,建立了一個虛擬協作學習環境。在這個虛擬協作環境中,可以有更多機會讓具備更多知識和技能的學生向稍差一點的學生做示范。在“青果信息工程部”群中,有老師,有已經學過一段時間的有經驗的同學,也有剛剛接觸Photoshop的同學,當一位同學在群中提出問題的時候,很快會得到其他同學或教師的回應,在這個群里,每個成員都努力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教給其他同學,在教給別人的同時,他們也重新復習了這些內容,并且完成了從知識表面水平的了解到深層次理解的過渡。因為在向別人進行解釋或回答問題時,需要對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協作學習讓學生進入到一種教學的狀態中,這樣,新手才能從專家那里獲益,而專家才可以借此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技能的熟練程度。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