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是高考內容之一,高三物理教學主要是復習。物理復習有三個特點。一是知識點多,因為復習的內容包括整個高中物理。二是練習題量大,因為每個知識點都有針對性訓練題。三是題目活,難度大。因為高考不僅要考查學生基礎,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的能力。但是要想適應高考的要求,該怎樣上好復習課呢?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本人覺得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一 復習要系統全面,要重點突出
在高三學生中,有的基礎不好,復習時候好像沒學過一樣;有的基礎較好,但也忘記了許多知識,有的雖然沒有忘記,但理解得不透徹,掌握得不熟練??傊瑢哟尾煌?,水平不一,復習時既要使沒學好的學生重新再學一遍,又要使基礎較好的學生提高一步,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避免機械的“刷墻式”的重復,有效地提高再現率。本人的做法是將所有的知識點全面系統地總結一遍,建立知識框架、知識系統,要求學生能夠完整、清楚地敘述,理解其確切含義,知道其適用條件、范圍和注意事項;對重要知識點,要有針對性地從易到難地將題目糅合進去,讓學生熟練掌握;對較難的知識點,要選擇題組,搭橋鋪路,疏通障礙,也要求學生消化吃透并進行知識的再產生。例如,在復習彈力的產生條件時,本人穿插進了十幾個小題目;在復習靜摩擦力時,本人結合了九個小題目;在復習繩的拉力時,本人采用對比手法,拿杠的彈力與之比較。
二 復習要精選例題,注意梯度
習題教學是高三物理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判斷力和解題能力,必須掌握好基礎知識,如果沒有對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能力的提高就無從談起。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苦練基本功,使學生親自去體會“知道”和“熟練”并不是一回事。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設置階梯式問題,以某一個知識點為線索,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打破各章節之間的界限,慢慢加深和擴寬,使知識點得到再運用。例如,研究對象的選取是物理中的重要問題,是解題成敗的關鍵,有時候用整體法,有時候用隔離法,有時候整體、隔離交叉使用,到底什么時候用整體法,什么時候用隔離法呢,本人以其為線索,從一道題出發變換了六道題,從靜力學變換到動力學。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題,盡管每年的題目千變萬化,難度上時有起伏,但從命題的方向上和原則上看,都是比較穩定的,那就是考基礎、考課本、考能力不變,考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不變。課本是教師教知識,學生學知識的依據,有些高考題目就是由課本中題目變形而來的。因此,在總復習中,應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發揮課本的指導作用。而恰恰相反,好多學生認為課本沒多大用處,沒什么可學,天南海北地找資料,做難題。這時候教師的導向作用就很關鍵了。在復習磁場的時候,本人對課本中“速度選擇器”“質譜儀”“磁流體發電機”“利用學過的知識分析帶電粒子”等習題重點講解并加以補充和擴展。在復習電磁感應時,課本上的習題也都一一做過,這樣就可以把學生又拉回到課本上來。
雖然高考離不開課本,但又遠離課本,也要配有適當的復習資料。面對大量的復習資料,學生往往陷入做不過來的題海之中,只圖數量而不注重質量,這樣造成了題目沒少做、工夫沒少下,而成績無長進的結果,所以對現有的復習材料,應合理取舍并結合自己的經驗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恰當的改編,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做無用功,提高學習效率。
對于一些典型的或重要的問題,注意變換題型,培養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如在復習圓周運動的臨界速度時,從桿拉小球到繩拉小球,從只有重力場,變到有電場有磁場等幾種情況。
對每一節習題課都要有適當的密度,密度過小,學生感到輕而易舉,消閑無事;密度過大,學生大腦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易于疲勞,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認知的接受性上設置問題,以便取得課堂的最佳教學效果。
三 復習要注重解題思路和方法
在做題的過程中,學生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急于求成,一下子就想把要求的答案寫出來,不去認真分析思索,沒有科學的態度和方法。結果難題不知從何入手,簡單題也做不正確。教師必須將解題思路、分析方法傳授給學生并貫穿于每一道題、每一節課以及整個教學的始終。不管是選擇題、填空題還是計算題,也不管是例題還是習題,都要求學生審題,弄清題目的來龍去脈,確定研究對象、分析受力、畫草圖,將整個過程分為幾個階段,弄清每個階段都滿足什么規律,列出方程聯立求解,這樣一般的問題都能解決。比較特殊的問題,找到臨界狀態列方程,或者用極限法將問題推向兩個極端列方程,或者通過數學知識列方程,或者通過題目給的特殊條件列方程。總之,要找出題目的突破口,不要求學生只為做某道題而做,而要求同學掌握這種方法,這是解題的鑰匙。同時,還要注意解題的規范性,解題步驟的規范性,書寫的規范性,單位的規范性等。這樣天天灌輸、日日滲透,經常練習,就可以使學生做到思考問題有物理頭腦,說話有物理語言,解題有物理方法和步驟,使學生學到真東西、真本領。實踐表明,這種方法很有成效。本人輔導的2009屆、2011屆畢業生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尤其2011屆畢業生中有兩名學生的物理還得了滿分。
以上是本人的做法和體會,今后的教學中本人還將不斷學習、探索、積累,摸索出適合學校實際的物理復習規律,取得更加優異成績,為物理教學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