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被很多學生認為是一門非常難的課程,為了學習高中數學,很多學生不惜花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鞏固和練習。很多學生在初中、小學階段數學成績還不錯,但在高中數學成績卻一落千丈,這種較為普遍的現象讓教師、學生和家長都非常苦惱。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學生數學成績滑坡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就改進數學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 影響高中數學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
1.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之間梯度大
初中數學教材主要是基于初中學生所處的特殊年齡段和知識水平,將知識的重點集中在實數的運算與理解上。但初中數學很明顯的特點是缺少了對數學概念的系統教學,很多數學概念在初中階段并沒有給出較為全面的定義。如在初中數學中所接觸的函數,就沒有給出確切的定義,而僅僅進行了較為簡單的函數講解。此外,初中數學也缺失了對許多數學定理的嚴格論證,如在不等式的學習中,用很多公理的形式對數學定理進行了替代。相比高中數學教材來講,初中數學節奏較為緩和,大多數課程都可以配大量的習題進行練習。而高中數學從開始接觸內容就變得較為密集,函數、集合、映射,這些概念往往難以在生活中捕捉實例,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內容多、課時少,概念抽象,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高一學生成績的下降。
2.學生難以適應高中數學的教學形式
隨著素質教育思想的不斷推廣,高考中也特別強調了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也會適當地加大數學與其他學科聯系的教學力度,如結合地理知識潮汐現象,結合體育的壘球問題等。但部分學生的知識面還不夠廣,一些學生讀不懂題目的意思,不知道如何解題。學生知識面狹窄的問題也是制約學生成績提升的一個方面。
3.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
受傳統教學觀念與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在課堂上發揮了全程的主體地位,學生產生了很強的依賴心理。很多學生進入高中之后面對需要獨立思考的數學學習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表現在很多學生缺乏數學學習的主動性,缺乏完整的學習計劃,課前缺少對知識的預習,上課過程中忙于記筆記但對知識不理解,課后作業往往又不能獨立完成。更為嚴重的情況是一些學生為了應付高中考試,甚至背誦一些題目的解題步驟,完全沒有消化所學知識。高中學習不同于初中學習,合作學習與合作探究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顯得格外重要。高中數學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求學生自主地進行數學學習,但許多學生對此理解不夠深入,主動學習意識較差,學習效果也不夠好。
二 改進高中數學教學效果的策略
1.加強初高中數學知識銜接教學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真分析和研究初中數學課本。在教學內容上把握好難易程度。同時教師還需要做好數學知識從具體到抽象的轉型和過渡,循序漸進地展開數學教學,給予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師也需要進行知識的更新,對于教材中新的觀點和教學思路要進行研究,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以此減少學生的負擔。教師可以積極嘗試多媒體教學方式,通過動態的數學知識的演示,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印象,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2.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注重學法指導
對于面對復雜多變的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生來說,教師給予學法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學法指導方面,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堂上課要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給予適當的課后作業進行鞏固練習。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問題,帶著疑問進課堂聽講,這樣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上課不僅是讓學生聽懂數學知識,而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白教師講解的思路,以解決在自學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突破知識難點,掌握學習方法。課后復習不能簡單弄懂個別題目,對于一些經典題目的解題思路,教師要要求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每次考試中遇到的經典題目也需要進行整理消化,這樣一次次地類比分析,讓學生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長期堅持必將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3.加強數學應用,拓展學生知識面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更加強調了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解決這一類數學題目時讀題是關鍵,但學生對很多題目所涉及的背景知識缺乏了解,往往會造成讀不懂題目的狀況。數學題目應用性的拓展對學生的知識面提出了更深更廣的要求。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和學生都要進行不斷學習,開拓自己的視野,加強課外閱讀,增強學科知識之間的遷移和應用,了解社會熱點,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三 結束語
高中數學教學中,由于一些客觀的教材梯度因素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因素,還存在著一些影響教學效果的問題。但這些問題是可以通過師生共同努力解決的,教師要在學習方法上指導學生,與學生一起進行自我知識面的拓展,這有助于學生對于數學題目背景的理解,更好地讀懂數學題目,增強數學學習的效果。總之,教師只有不斷地在教學上創新,才能真正促進高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