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人類社會中一個古老的話題,它穿過各種生活領域之間并不堅固的邊界,彌散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課堂生活同樣需要道德的支撐,需要根據生活世界的標準對課堂生活做出倫理上的判斷。長期以來,學校的課堂中道德嚴重缺失,有的甚至走上了“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如課堂“灌”、作業“濫”、考試“多”、管理“死”,用心良苦地“以犧牲孩子今天的幸福來換取明天的發展”,扼殺師生鮮活的生命形式。作為課堂教學的構建者,教師首先要完善師德,才能讓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都合乎道德。
一 課堂中的道德問題呼喚道德課堂
誠然,道德課堂不僅要倡導,同時也應由教化、規范來約束、外塑,但如果我們從道德的層面來審視它的話,這種犧牲心靈的自由成長與創造,以達到某種抽象、僵化的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是有悖于道德精神的。課堂即生命,是教師、學生延續、發展生命的地方,若將善待學生生命落實到課堂之中,課堂定然是鮮活的、富有人性的;而道德缺失的課堂卻很容易使教學轉化為一種機械的、單調的知識傳授和行為訓練模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疲憊、厭煩、挫折、焦慮等感受。長此以往,必將扼殺師生鮮活的生命形式,惡化他們的生存狀態。
種種與道德精神不相符合的教育現象會導致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失真、失范,使得我們與培養目標背道而馳,也違背了人的生存本性與價值追求,其負面影響切不可等閑視之。當然,出現這些問題,不能僅僅把板子打在教育者身上,社會、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和二元化的評價標準也是重要的根源。但是,我們身處其中,就難逃其責。特別是在教育全球化變革的今天,在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我們更應該以現代的、科學的教育理念,從道德自覺的高度,去重新審視我們的課堂,審視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現象,努力改進、完善,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和結果都合乎道德,讓我們的課堂生活充滿生命的活力。
二 怎樣構建道德課堂
什么樣的課堂才是有道德的課堂?道德課堂就是要讓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從事教育教學與管理,并讓教師與學生從中“得到愉快、幸福與滿足,得到自我的充分發展與自由,得到唯獨人才有的一種最高享受”。這種課堂強調的是整個教育過程的德性問題,包括學校管理過程中的德性問題和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德性問題。它要求課堂關注和尊重學生的身心特性、價值取向和文化追求,要求建構合乎人性的教育目的觀,以合乎道德的方式開展教育,重塑學校教育的道德空間。目的是要向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把學生“明天的幸福”與“今天的健康成長”有效地統一起來,讓學生產生積極、愉悅、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身心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地發展。
1.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是思想基礎
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而且是要以學生全面的、未來的發展為本。我們的教育教學才能從學生全面發展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才能告別強制、壓抑、言語暴力等不道德的現象,從而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現、探究與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形成道德課堂的目的。
2.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是關鍵所在
學校管理要指向教育的這一“內核”,就要服務于教職工的發展,高度關注教職工生命成長的質量,將教師的發展由工作層面提升到生命層面,讓教師享受到職業的尊嚴與快樂。
3.充分挖掘課堂本身的道德性
第一,要積極營造“充滿尊重、關懷、民主、和諧氣氛”的道德課堂,杜絕強制、壓抑、體罰等現象,避免課堂“灌”、作業“濫”、考試“多”、管理“死”。這應是教師在現代課堂教學中教育思想觀念和教師職業操守的具體體現。第二,要使課堂教學洋溢著道德的光輝,要使教師們在道德的環境中對學生進行道德的教育,不僅僅在思想政治課上,而且在所有的學科教學中,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能夠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和認知能力的特點,充分挖掘學科本身的道德性,全面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既重知識掌握、能力培養、方法訓練、過程體驗,又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在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上都得到相應的發展。概而言之,就是:我們的課堂既要合乎道德的要求,體現道德的關懷,又要孕育道德的心靈,洋溢道德的光輝。
4.要建構科學的評價體系
一方面要以學評教,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益,來鑒定課堂教學效果,促進教師的專業反思和專業成長;另一方面,以評促學,開發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科學、全面、客觀、公正的校本評價體系,既使道德課堂的實施得到保障,也是道德課堂得以實施的體現。
道德課堂是人性化教育的理想模式,其實現的前提,就是堅定不移、真心實意地推行素質教育。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才可能下大氣力建設師資隊伍,才可能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我們才能挖掘出課堂道德,道德課堂才能得以真正的重視,道德課堂才能得以真正的落實,學生、教師、學校才能健康、和諧、持續地發展。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