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對職業高中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中,班主任應不斷完善自我,做到以身施教;尊重寬容學生,做到以情施教;把握學生個性,做到因材施教;架設橋梁,達到心靈溝通。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情育情,情中施教,寓教于樂,就一定能調動職高生的主動性,激發其學習的內驅力,塑造其美好的心靈。
【關鍵詞】職高生 情感教育 理想風帆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188-02
職校高中生大都在中考中成績不夠理想,在人們的眼里屬于“另類”,如何讓這個在高中生中處于弱勢地位的群體重新振作,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揚起理想的風帆,班主任工作就顯得舉足輕重。在多年擔任職高班主任的生涯中,筆者曾嘗試過各種教育方法和手段,實踐證明,對職高生采取必要的、適度的情感教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完善自我,以身施教
完善自我,以身施教,是情感教育的基礎。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班主任自身的形象對學生影響非常大,工作中若能公正無私,豁達大度,潛心治學,與人為善,處處做學生的榜樣,其言行就特別令學生信服而產生認同感,進而去效仿,加里寧曾用過這樣形象的比喻告誡我們:“教師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鏡子里,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窺視出教師的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著他。”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時時事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修養到無愧為人師的境界,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和模范行為去影響學生。
欲“使人昭昭”,必先“以其昭昭”;欲讓學生做到,自己先做到。作為班主任,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在學生面前不擺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誠心相待,熱情幫助解決困難、滿足其合理要求、平時適當地跟他們開開玩笑、聊聊家常,多信任、少指責、不加壓,注重多給他們提供表現自己、獲得成功的機會,師生互相砥礪,共同提高。
二 尊重寬容,以情施教
傳統的教育方式,是指出學生身上的不足,加以批評校正,促使他們向好的方面發展。但這種被動的批評教育方式,不符合職高生心理需要。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美。”作為應試教育犧牲品的學生最反感的就是受人歧視,自尊心得不到滿足,他們和老師、同學之間筑起了“敵意”的“圍墻”,形成了畸形性格。他們最需要別人的尊重、寬容、信任和贊美。只有尊重他們的人格,切身處地、將心比心,才能以心換心,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找回自我。因此,班主任要像對待自己子女、朋友那樣,用內涵豐富的師愛去尊重他們,用教師的博大胸懷去寬容他們的自信心,點燃學生內心潛藏的靈氣、膽氣和銳氣,增強他們,點燃他們來到新環境、學習新知識的做人、求知的創新之火。通過互動,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都能相互尊重,相互寬容,這些做法很快收到了實效,一段時間后,學生們不僅改掉了以前的一些不良習慣,還形成一股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各科文化成績很快趕上同級班級。該班的巨大變化說明:班主任采取寬容、以情激情、以情促育、情育交融的方法,時刻用自己樂觀、飽滿、振奮的情緒,積極地影響學生,陶冶他們的情操,努力做到情育并茂,其教育效果會事半功倍。
三 把握個性,因材施教
教育家呂型偉在談到“差生”時指出:“所謂差生,實際上不見得是真正智能低下的人,相反,他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具有卓越才能。確切稱呼應當是‘其才能未被發現的人’。”教師的職責就在于努力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世界第一”并幫助他們實現。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根據學生的各自特點,培養了文才出眾的顏回、武藝超群的子路、御馬術超常的冉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使學生人人成才,后人贊譽“孔子教人,各因其才”。職業教育也是素質教育,一個人只要得到對最適合自己的教育,他的才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他就可能成為人才。作為新世紀職業教育的教師,應抓好素質教育這一根弦不能放松,全方位地讓學生展示他們的才智,決不能用一種模式去培養和塑造不同的學生,應依據個性差異,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到與他潛能相適應的教育,使學生間存在的差異成為可以利用的資源。特別是對那些從小就被教師認為無藥可救的“雙差生”,教師更應該用愛心去溫暖他們,用耐心去引導他們,用恒心去感染他們,其潛能才會被充分挖掘。曾經有位學生,依仗自己是縣城里來的,家里有錢,不思進取,還經常打架斗毆,違反校規校紀,我了解情況后三番五次找他,與他促膝談心,幫他訂計劃,樹目標,后來這個學生轉變很大,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并光榮參軍。在部隊,由于各方面表現突出,被選入首批駐港部隊,退伍后,被分配到一家事業單位工作。他經常在信中對筆者充滿感激地說:如果沒有你當初的春風化雨,及時挽救,我這個浪子也不會有今天。”
四 架設橋梁,心靈溝通
首先,尊重學生,是師生心靈融洽的“洗滌劑”。尊重學生是師德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也是做好班主任的重要前提。班主任與學生間的一句問候,一個微笑,就無形地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倍感親切,學生也才會敞開心扉,與班主任進行心靈交流。反之,教師一味地批評指責,就會導致學生心靈的“閉鎖”,引起情緒的對立或仇視,給教育教學帶來巨大的障礙。自尊心是職高學生心靈中最敏感的地方,是他們參加各項集體活動的重要內動力和主要的精神支柱。
其次,關愛學生,是師生心靈溝通的“黏合劑”。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是班主任的天職。目前的職高生是中考錄取招生工作最后一批進場的學生,可以說是初中應試教育的失敗者,學校的放棄、家庭的失望和社會的不重視,使他們本來豐富的情感世界得不到交流、釋放。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剛離開父母,缺少了親情的呵護,迫切需要得到同學和老師的關愛。班主任應該從學習、生活等方面傾注愛心,讓這些學生感到職教教師是他們的親人、朋友和知己,讓他們愿意把自己所想所感傾訴出來,以得到老師的幫助教育。這正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所在。
最后,理解學生,是師生心靈交流的“催化劑”。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對立或對抗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師生缺乏理解。作為班主任,應該經常與學生進行心理換位,掌握學生的生理與心理變化規律,盡量選用滿足學生“口味”的教育模式,摒棄陳舊的思想觀念,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杜絕指責、諷刺。只有這樣,師生間才不會有隔閡和鴻溝,使學生覺得班主任可親可信,教育才能入情、入理、入心,使學生終身難忘。
由此可見,在對職業高中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中,只要班主任多給一點關懷、多一點指導、多一點幫助、多一點寬容、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表揚,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情育情、情中施教、寓教于樂,就一定能調動后進生的主動性,激發其學習的內驅力,塑造其美好的心靈。班主任要堅信每一位學生都是某方面的天才,堅信每一名職高生都可以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在教育工作者心目中,普高生是朵朵含笑的鮮花,職高生是含苞欲放的蓓蕾,只要細心地澆灌,他們也會有山花爛漫爭奇斗艷的那天。
總之,作為職高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要用高度的責任感和美好的心靈來認識職高學生,了解他們的需要、動機、歡樂、憂愁、興趣和愛好,充分發掘其閃光點,把教育的各種因素深入到學生獨特的精神世界,無微不至地關懷,增進班主任和學生間的互相理解、信任。在潛移默化中,學生自然會慢慢地感悟,他們的綜合素質也會不斷提高,最終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