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既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用種大國,種業安全農業才能安全,糧食才能安全,如果不能掌握種子主動權,農業發展就會陷入被動。
現代農產品市場競爭的核心已經逐漸轉向良種競爭,在農業各項增產技術措施中,良種的貢獻份額已占到30%-40%。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大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大對良種繁育、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支持力度。要緊緊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的歷史機遇,堅持科技興農戰略,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決心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技跨越發展。
我國既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用種大國,種業安全農業才能安全,糧食才能安全,如果不能掌握種子主動權,農業發展就會陷入被動。自上世紀90年代初,孟山都、先鋒、先正達等跨國種業巨頭陸續進入我國種子市場,在農業知識產權領域“跑馬圈地”,在育種創新領域“排兵布陣”,在種子產業領域“搶灘設點”,試圖從創新源頭掌控優質種子市場主導權和控制種業發展主動權。一旦有跨國公司掌握我國種子主動權,輕則導致我國農產品成本成倍增加,重則危及農業安全、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
與技術先進、資金雄厚的跨國企業相比,我國種子企業在科技創新能力、加工設備設施、市場營銷和社會管理等方面處于劣勢地位,不僅難以與跨國種子企業抗衡,更使得我國種業安全、糧食安全乃至農業安全面臨巨大的潛在威脅。與此同時,國外種子的大舉進入給我國的民族種業帶來了嚴峻挑戰,為了促進民族種業快速發展,提高抗衡實力,我國相關部門十分重視,近年來相應出臺一系列應對措施,促進我國種業健康快速發展。
2011年4月10日國務院正式頒布了《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首次把農作物種業提到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的地位,并為我國現代農作物種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部署了任務,同時也帶來了大好機遇。防患于未然,我們要做的就是要以種子為重點,加快研究和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推動種子企業兼并重組,堅持扶優扶強,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
大千世界,萬物有靈。種子作為生物起源之本,承載著人類賦予的情感和希冀。本期關注欄目為您講述的,就是一位把全部熱情獻給我國民族種業振興事業的人,在方才臣的帶領下,作為民族種業企業山東冠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推動中國種業事業發展為己任。冠豐種業在方才臣的戰略部署下,以科技創新為依托,通過具體的項目實施,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廣大農民帶去了福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