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是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引入興趣的大門,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的重要一步,是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稱作呈現(Presentation)或導入。在新課標培訓后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的本質是引導,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一個善導的教師,總會運用各種手段喚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寓教于樂、啟發思維。
一、善導——指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探究和討論
(一)直觀導入
直觀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直接理解所學英語,而且視、聽結合,易于加深印象,強化記憶,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堅持利用實物、卡片等導入生詞,運用圖畫、幻燈或其它電教設備介紹新的語言項目。比如在導入basketball這一詞時,用一個籃球或一張畫有籃球的圖片導入即可。 在導入“Where are you from? ”這一句子時, 教師先出示一個張koala的圖片,問學生“What’s this?”學生說:“It's a koala.”接著老師說:“It’s from Australia.”學生馬上領悟。然后教師邊示范邊說:“I’m from Shaoguang. Where are from?”全班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這種直觀導入的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討論。
(二)肢體語言導入
在英語課的導入環節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身勢語言
(Body Language),創設快樂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以真誠打動學生,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快樂教學,通過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激發師生教與學的熱情,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增強教學語言效果。在導入“laugh、cry、jump、sit、asleep、happy、angry、left、right、put on、take off”等詞與詞組時,教師只需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或動作等就能使學生一看便知,一聽就懂,一練就會,并能激發學生的模仿、參與意識,活躍課堂氣氛,自然地接受知識運用知識。
二、激趣——創設情景,呼喚學生的主體意識
(一)情景導入
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而語言的交際功能是在一定的語言情景中體現的。教師創設一個語境,在教學活動中是“導演”,對學生起引導作用,學生是活動主體。任務型教學強調師生,生生間交流與互動,呼喚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生置于交際或半交際的語言情景之中,為學生的語言交際提供“場所”使學生在完成任務中發展語言交際能力。
(二)故事導入
利用講故事引出所學的新知識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好辦法。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如果對學生說,“Today I’m going to tell you a story.”你就會發現幾十雙期待的眼睛都在望著你,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對于新內容的接受能力也隨之加強。初中英語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里有一些講人物、說事情、談經歷的對話或短文如The Tiger and the Monkey, Bill Gates, Thomas Edison等。教師在導入時就可以緊扣教材內容用極簡單的英語編成短小、易懂而且生動有趣的故事,再配以簡筆畫邊畫邊講,啟發思維,把訓練學生聽力和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為后面的 “practice”打好基礎。
三、引思——創設探索意境,激發學生求索意識
(一)諺語導入
新課程理念下對處理教材、課程設計與實施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戰,新期待,更注重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語言、文化相互依存。所以學習一種語言要掌握這種語言的結構還要了解文化背景,結合教學內容適時介紹中西文化差異 (Inter-culture)。如在天氣下大雨時,問:How’s the weather?學生回答:It’s raining.老師可以接著說:It rains cats and dogs. 然后說: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這時學生的興趣來了,天上會下貓狗嗎?原來是傾盆大雨。教師可以再教一些有關動物的諺語:You are a lucky dog. To teach a fish how to swim等,西方人喜歡小動物因此有許多關于動物的諺語,教育學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在教學中滲透文化素質教育。
(二)設疑導入
英語課堂調控的起承轉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疑的精心設置。由于學生接受能力強弱的關系,設疑與提問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問題因人而異,可以是回憶性問題,也可是理解性,分析性,綜合性的。因此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提出的問題總是比較明確,且有一定的針對性,學生就會依據問題獨立自主學習或調查探究合作學習,隨著教師的引導順利地完成任務。教師精心設計一些疑點,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以舊引新
學習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實際上是“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也就是“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以致用”。培養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逐步深化,由于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介紹新知識點時必須從已知到未知,即從學生已知的詞匯、語法、已經具備的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出發,引出新的語言點和語法點。
新課標從某種程度上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的設計,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習活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師生教與學的熱情,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快樂、和諧氣氛中學到知識,自然地運用知識,繼而自主去探索,去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龍川縣田心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