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歷史課程體系由于主題的確立導致與以往的有了較為明顯的不同。在新課標背景下,應該培養出能夠有效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創新性人才,實現初中歷史個性化教學。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經驗,就新課標下如何進行初中歷史個性化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歷史;個性化教學
一、前言
初中教育實質上就是素質教育,其核心內容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那么個性化教學就被提上了議題。新課程標準構建了主題式的課程體系,打破了過去歷史教材以朝代為基準、以年代為順序的陳舊模式。新課標把初中歷史課程分為六大學習領域,同時又將這些學習領域分為了若干主題。初中歷史課程體系由于主題的確立導致與以往有了較為明顯的不同。在新課標背景下,要培養出能夠有效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創新性人才,實現初中歷史個性化教學,那么歷史教師就應該增強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調動各種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
二、新課標下如何進行初中歷史個性化教學
(1)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具有發展意識
如果我們的初中歷史教師故步自封,不求進取,那么很快就會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具有發展意識,要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師生之間互相理解,相互包容,教師要多體諒學生,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會意的微笑都會讓學生心里暖洋洋的,鼓起他們的自信,增添他們的勇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以良好的心態和飽滿的熱情出現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上,積極參與“交流-互動” 初中歷史個性化教學活動。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獨立發揮,讀出個性。要讓學生的個性在個性化教學中顯現、閃光。通過個性化教學方法的實施,能達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最主要的是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人發展源泉的“機靈點”,做到使孩子能夠最充分地顯示和發展他的天賦素質,達到他的年齡可能達到的最卓越成績”。
(2)現代手段,合理運用
初中歷史個性化教學能夠很好地將多媒體技術有效地利用起來,改變傳統因循守舊的教學模式,教學轉向豐富的個性化教學,而不再是過去那種單一的課堂模式,也使分層次教學和拓展性課程深化、開發變為了可能。教師在設計初中歷史課程的多媒體課件時,能夠根據學生不同的需要和認知程度的不同,來開發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學生可以各取所需,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個性化地選擇能夠讓自己感興趣,同時又是要求必須掌握的知識來進行學習,不再千篇一律。在學生進入到練習鞏固階段的時候,教師可以在練習中設計不同的難度坡度,學生再通過上一關之后才能夠進入到下一關,如果上一關沒有通過,那么就可以通過BBS、Internet或者QQ交流群來尋求幫助,獲取信息。
(3)關注后進生,消除課堂沉悶死角
按照現代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后進生依然有著強烈的進取心和榮譽感,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該付出更多的鼓勵和關愛,盡量地去滿足他們的成功欲,多給他們具體的幫助指導和回答問題的機會,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夠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筆者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經常把簡單的話題和簡單的題目都讓這些后進生來回答,他們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師的贊揚和同學們的掌聲會讓他們獲得成就感,信心倍增。
(4)多進行交際性活動
交際性活動可以更加充分地發揮師生的創造性和個性化教學,能夠在活動中排除過去那種呆板、機械的“注入”,形成學生“自組織”,教師在交際性活動中可以完全放開對學生的控制,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也可以是裁判者,要最大程度地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判定的模式為:教師啟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練習評定。可以圍繞“抗美援朝,中國該不該出兵”、“皖南事變你如何看待”之類的話題,與學生展開了互動交流。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不要輕易地給他(她)“標準答案”,而是設法引導,讓他(她)自己做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這樣不僅培養了廣大學生教學交流、討論問題的能力,更讓枯燥的歷史在交際個性化活動中變得鮮活、生動起來,讓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呈現聲情并茂的景象。
三、結語
總之,個性化”教育已成為初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的主旋律,值得我們大力探討。
【參考文獻】
[1]雷建蘭.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探討[J]. 科教文匯(下旬刊) , 2009,(11):115-118
[2]劉占富. 初中歷史新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的一些粗淺認識[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 2010,(07):106-109
[3]馬艷華 陳曉華 鄭玉彬. 論課堂教學的藝術性[J]. 現代教育科學, 2006,(S1):104-106
[4]于有蘭. 談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 科學教育 , 2009,(06):120-123
[5]萬偉. 新課程改革下的困惑與思考——來自教師的回應[J]. 當代教育科學 , 2003,(02):147-149
(作者單位:山東省汶上縣苑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