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主戰場”。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實行“滿堂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立足學生發展的教學要求背道而馳。生態課堂鼓勵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推崇學生在探索和研究中開展學習和提高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打造生態課堂,已成為每一個初中歷史教師應深入思考并付諸實踐的教學課題。
【關鍵詞】歷史教學;生態課堂;有效途徑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主戰場”。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實行“滿堂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立足學生發展的教學要求背道而馳。生態課堂鼓勵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推崇學生在探索和研究中開展學習和提高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打造生態課堂,已成為每一個初中歷史教師應深入思考并付諸實踐的教學課題。
一、在歷史教學中以學生為本打造生態課堂
打造生態課堂,應以學生為本,注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張揚與主動性的發揮。換而言之,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將學生視為灌輸知識的“容器”,而是要把學生看作具有生命力的個體,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讓課堂充滿民主的氣息,讓學生的智慧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閃耀,讓學生的活力在課堂上充分的釋放,使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將課堂成為學生發展的空間。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宋代的社會生活”時,可以先讓學生欣賞《清明上河圖》,讓學生說說他們從這幅名畫中得到的信息,然后要求學生閱讀課文,回答問題:“同學們,根據課文的相關內容,說一說從宋代人的‘衣’來看,兩宋時的人們主要以什么作為主要衣料?到了南宋時期,以什么作為衣料的人們漸漸多了起來……從宋代人的‘食’來看,北方人以什么作為主食?以什么作為肉食?南方人以什么作為主食?南方人除了魚肉之外,還以什么作為肉食?在宋代以前,人們的食用油多為動物油,從宋代之后,人們開始普遍食用什么油?當時城鄉居民多用柴作為燃料,但東京等地普遍以什么作為燃料……從宋代人的‘住’來看,農民住的是什么房子?城鄉居民住的是什么房子?達官貴族住的是什么房子……從宋代人的‘行’來看,當時富人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普通百姓呢……同學們再來看一看《清明上河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可控性將圖畫的局部予以放大),從衣、食、住、行來看,哪些人是老百姓?哪些人是貴族官員?哪些房子是農民住所?哪些房子是城鄉居民住所?哪些房子是達官貴族的住所……”教師在歷史課程的教學中,靈活組織教學內容,堅決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把表達的空間留給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切實打造了生態化的教學課堂。
二、在歷史教學中開展研究探索性學習打造生態課堂
生態課堂,提倡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方式,崇尚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課堂上,應遠離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填鴨式”教育,真正轉變師生角色,即教師從 “授業解惑” 的全權代理者轉變為教學過程中的幫助者和引導者,學生則從被動的全盤照收的“錄音機”轉變為可以參與研究和探索過程的創造性學習過程的合作者。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這一章節時,可以先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和探索:“隋文帝為什么要廢除九品中正制……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唐代‘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含義是什么……科舉制度與‘世襲制’、‘九品中正制’相比,有什么進步?唐朝科舉制的完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教師在組織同學們進行分組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要求每個小組推出“小組代表”,在本組討論完成后,走上講臺,將本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提交到全班進行討論解決,最大限度地依賴于學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索解決問題,最后,教師作出總結和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從歷史學科的特點出發,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極開展研究探索性的學習方式,將生態課堂的打造落在了實處,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展現了學生的聰明才智,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歷史課堂的高效性和生態化。
三、在歷史教學中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自主的關系以促進生態課堂的生成
處理好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關系,也是打造生態課堂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自主學習之間的關系,使歷史課堂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態課堂。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唐詩與宋詞”時,可以主要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讓學生通過獨立閱讀,了解到邊塞詩、田園詩、浪漫主義詩歌、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和特點等,并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唐詩(宋詞)在當時的歷史地位、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及創作方法等。并抽取學生朗讀唐朝杜甫、李白、岑參、高適、孟浩然、王維的詩作以及宋朝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的詞,并要求學生說一說知名詩詞作家各自的代表作品及其突出的特點等,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歷史課堂切實確立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發動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自主學習,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教師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踐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著力構建生態化的教學情境,精心打造生態課堂,順應了現代教學理念的變革方向,使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教學改革工作真正得到了落實,促進了初中歷史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運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