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兩會”的全國人大預算報告反對票創記錄之后,各地人大也不時傳出代表“炮轟”預算報告的消息。人大代表,自然代表人民,他們所反對、質疑的,自然也是人民所質疑的。在眾多的質疑聲中,地方大項目的資金投入問題,是許多人大代表提出異議的焦點。
項目拍腦門
根據今年預算草案,2012年全國預算收入為116300億元,其中中央收入58620億元,相當于整體預算收入的一半有余;在全國財政預算支出的124300億元中,中央占比同樣過半,其中大部分均用于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在分稅制大行其道的當下,基層政府的財力保障與轉移支付可謂關系重大。
而在這些轉移支付中,“拍腦門”決策的大項目占了相當的比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賀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這么大一部分資金不進入地方的預算監督,要錢的成本很高。現在各個部委和財政部留下那么多錢,讓大家‘跑部錢進’,跑的人意見很大,各省的領導不也有意見嗎?而且如果財政體制不改革,明年反對票還會更多。”北方某地市財政局工作人員表示,這筆錢“第一需要配套,第二專款專用,配套是個難題,這項目是不是我們需要的,也是個問題。所以我們理解人大部門對此的異議,因為我們同樣有這樣的異議。”
此外,不少部門對財政的預算執行率方面也有不少“意見”。記者從某市了解到,預算執行率在該市近年來總體處于一個下降的態勢,雖然勢頭不是很明顯,但也引起了其他部門的不滿。更有一些部門認為,實際執行率其實比公布的數據還要低一些。有人說,預算支出進度慢是個大問題,而且出現了有的項目缺錢甚至沒錢干的問題。而另一邊是審批完的項目未啟動,出現了有錢花不出去的窘境。
項目加資金重構
我們看到,這些年反對票的增多,不是財政工作在“開倒車”,相反這些年財政方面做了很多完善的工作。只是在于人大代表越來越“較真”,給財政工作的科學化、精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人大與財政的訴求是趨同的。
某省人大代表表示,他們對于財政現在的窘迫非常理解。“我們也知道財政沒有辦法管這些大項目,本來就是一些自己不愿意要的面子工程,或者其他的項目有更急迫的需求,但財政根本沒有提出意見和建議的余地,甚至于你提出意見了,明年的轉移支付就沒了。”他表示,人大提出異議,實際是為解決財政的窘迫境況而來,“我們人大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將這些不應該馬上上馬,興師動眾而事倍功半的項目冷卻下來,讓地方之政府和地方之財政有更好的生存空間,這就是我們行使監督權的地方。”但他也表示,在現在的情況下,每年人大只有一次提出問題的機會,“時間成本過高,也是我們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