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周刊》
2012年第38期
萬億刺激虛實
未知和風險,還是信心和希望?對于新一輪政府大規模投融資而言,市場看到的也許是前者,政府的目的是后者。
9月5日、7日,國家發改委網站集中公布了60個批復公告,其中涉及公路、軌道交通、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礎設施以及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發電等項目總計55個,投資規模預計超過萬億元。此外,廣東、重慶、天津等地也分別公布了各自高達上萬億元的投資計劃。一時間,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似乎來勢兇猛。
問題是,資金從哪里來?按照這些計劃,由各地政府籌措的項目自有資金就應不下3000億元。在土地出讓金收入縮減的當下,信托已經成為地方政府上項目的重要資金來源。
《望東方周刊》
2012年第37期
東海維權
2012年9月14日6時許,由中國海監50、15、26、27船和中國海監51、66船組成的兩個維權巡航編隊,抵達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海域,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海域進行維權巡航執法。
此次執法行動是我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聲明》后,中國海監首次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海域開展的維權巡航執法。
這支神秘之師,既不是在戰場出生入死,也不會去索馬里保駕護航。他們的職責是“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規定,對我國管轄海域(包括海岸帶、海島)實施巡航監視,對侵犯海洋權益、非法使用海域、損害海洋環境與資源、破壞海上設施、擾亂海上秩序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財經》
2012年第29期
中日經貿如何免戰
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中國態度明確而堅決,將不惜代價維護領土主權完整,這其中自然包括不得不承擔的經濟和貿易代價。從經濟與貿易角度看,40年來,中日雙邊貿易額達3400多億美元,增長了340多倍,中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伙伴,日本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中日人員往來從每年1萬人次擴大到500多萬人次,雙方已經形成了極深的經貿依存關系,可以說是誰也離不開誰。
但是,這一切并不意味著中國會在主權問題上無原則退讓,日本和國際社會對此不應有任何錯覺。
《中國經濟周刊》
2012年第38期
顧雛軍:高墻內外
顧雛軍老了,也瘦了,但依然倔強。
格林柯爾創始人、原科龍電器董事長顧雛軍被關押了七年一個月零九天。9月6日,從廣東省肇慶四會監獄出來,顧雛軍與接他的親友趕往機場直飛北京。出獄后的第八天下午,頭戴“草民完全無罪”的顧雛軍,召開了一個場面出乎預料的新聞發布會為自己“平反”。同時,他現場散發“舉報信”。
7年前那場充滿爭議的審判,以其明顯的時代烙印及典型性,對處于轉型期的中國商業社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且至今都存留著未決的懸疑:在顧雛軍與地方政府的暗合下完成的“虛報注冊資本罪”,為何只處罰個人而不處罰地方政府的相關責任人?民營企業家的合法產權如何保障?在不完善的法律制度環境下,如何評判灰色地帶行為的法律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