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使涉農資金整合符合地方實際并發揮出更大的成效,已成為業內關注重點,記者為此采訪了陜西省財政廳農業處相關負責人。農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陜西,盡管各縣資金整合工作發展水平不一,但總體上已初步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他同時建議,對于涉農資金整合的下一步,將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
一、強化政府主導機制
從以往的經驗看,每一個整合效果顯著的市縣無不與政府主導力的強勢有關,今后,這一方面還需保持和強化。
繼續完善政府主導下的部門溝通協調機制。在省級,同一副省長管轄的,由副省長牽頭進行跨部門歸并整合。涉及不同副省長分管的,由常務副省長或省長牽頭協調進行整合。在縣級,參照省級模式,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農業縣領導為副組長,財政、發改、農業、林業、水利、國土、監察、審計等負責人為成員的整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監督和考核,解決整合過程中發生的困難和問題。領導小組組長下設辦公室,由財政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整合工作。
二、做“大專項”資金
小專項過多,資金集中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資金規模效益的發揮,這在實踐中已充分暴露。解決的最佳辦法是從源頭開始,合并小專項,做“大專項”。
為此,陜西省財政將從預算編制環節入手,打破部門界限,將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小專項歸并為大專項,逐步形成基礎設施類、產業發展類、生態環境類、農業科技和農民培訓類、農業服務體系五大類專項資金,不斷規范專項資金管理,引導地方進一步開展資金整合。
同時,嚴格控制新設立涉農專項資金。除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需設立支農專項資金外,省財政將不再新設小支農專項資金,實現支農專項資金設立的規范化、科學化;逐步清理涉農小專項資金。對不符合公共財政支持方向或已經完成目標任務的小專項資金,逐步予以取消或轉變用途;繼續規范大專項資金。對歸并后的大類專項資金,進一步明確支持對象、使用范圍、扶持重點、補助標準等。
三、推進審批權下放
審批權下放有利于增強地方資金整合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因此,要繼續加大力度來推動這項工作的進程。
主要采取“市縣選項,省級備案、資金切塊下達”的方式,擴大市縣項目安排的自主權。市級財政要逐步將本級安排的支農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縣,由縣級根據發展規劃自主安排項目,建立“指標控制、縣區申報、市級審核、省級備案”的支農項目管理審批制度。有利于充分發揮縣級財政部門的項目決策和管理作用,增強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的針對性和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