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社會已進入數字化時代,計算機迅猛進入千家萬戶,給廣大用戶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便捷。作為一個計算機專業的教師,看到各學科都爭相使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看到多媒體教學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本來無限欣喜的,可是在教學的工作實踐中也逐漸地產生了一些隱隱的擔心與憂慮,它在所有教學過程中真的都如雪中送炭一樣必不可少,還是錦上添花般根本無關緊要,或者出現了負面影響了。
關鍵字:課件;隱憂;計算機輔助教學
首先應該承認,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有效地應用,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而且將會促進教育觀念、教學思想的轉變。”在教學中合理運用這一教學手段,能集聲音、圖片、動畫于一體,多渠道、全方位真實地模擬出虛擬場景,微觀場景,給學生提供直接、生動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大大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然而,回過頭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計算機只是一個工具,計算機參予教學只是輔助手段,那么最重要的還是人在起作用,不可本末倒置,忽視了教學過程中的人——學生和教師的作用。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駕馭,恰當地使用,則不僅不能發揮其應有功效,反而會成為教學中一種可有可無的擺設,甚至會影響教學效果。
筆者認為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一、計算機輔助教學成為教學評比的硬性條件,為做課件而做課件,為設計而設計
有一次,一個數學老師希望我幫忙做一個立方體側面展開圖、五棱錐側面展開圖。他要上公開課,有出彩的課件,這是課程評比中的一個必須環節,用Flash課件比ppt更能為公開課增色。
雖然這只是個個案。可是如今“兩課評比五課教研”中,硬性規定參加比賽的各個學科的教師,準備八個課時的教案的同時,每個課時必須準備一個ppt。于是參加的教師花很多時間來制作ppt,甚至有個別學校,專門撥出人員來就為參賽,這些人不參入平時教學,為比賽而比賽,為設計而設計,為做課件而做課件,耗費人力與財力,恐怕不符合“兩課評比五課教研”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這個初衷。
二、避免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中心,應該給學生留下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空間
計算機輔助教學容易將師生的思維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妨礙師生情感的互動,使學生在課堂中很難有自由拓展、想象的空間,甚至有用課件展示代替動手實踐這樣的局面出現,會對學生抽象思維和想象能力的培養產生束縛作用,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會受到抑制。“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造性思維必須從小培養。學生不成為學習的主人,不管多么先進的教學手段都不會發揮作用,不管多么美好的教學設想都不能落實。如何讓學生參與進來,由旁觀者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者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濫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言行,教師本身就是一個最直接、最優越的教學手段。計算機能夠取代教師重復費力的工作,但卻不能取代教師本身的教育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知識的交流,還需要情感的交流。缺少情感的交流學習就會變得枯燥乏味,就會沒有任何興趣。畢竟計算機是由聰明的人類制造出來的,受人控制。到目前為止,計算機不是全能的,更不可能代替具有思想的教師。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有些教師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想方設法地將學生的思路引入電腦事先設計好的流程上來。課堂教學只能按課件順序播放下去。教學是由教和學兩方面構成的有機的活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靈活的、適時的調整。課堂中恰當、精要的講解,必要的板書及規范的操作示范等都是不能讓計算機取代的。因此,這種流水線式,一放到底的PPT課件是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的。教師應根據課堂實際,充分利用自身的優秀條件,發揮課堂中的引導作用。
綜上所述,教師的主要工作不應該是花大力氣去設計編制課件,而是花大力氣研究如何在教學中適當地應用教學軟件,而不是編制軟件,研究如何應用現有的軟件發揮出計算機的優勢。特別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軟件”,不是指某個具體的課件,而應是面向學科的工具型軟件,包括帶有學科特色的平臺和多媒體資料庫。多媒體輔助教學終究代替不了教師對學生的綜合影響,在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學手段的同時,要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手段的有效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時必須做到“適時、適當、適度”,真正做到恰到好處,才會在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參考文獻:
[1]尹少淳,侯令.怎樣用好多媒體.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何向庭.教育實踐與研究.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誤區與對策,2004(6).
[3]趙煦華.東陽市2004年信息技術獲獎論文集.數學計算機輔助教學實踐與效果評價,2004.
(作者單位 江蘇省灌云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