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龐大的市場規模,希望在移動時代改造付費方式的不只有快錢這樣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還有大型技術公司、金融機構、電信企業以及全國性的零售商。各方企業紛紛布局移動支付,已經或即將推出相關支付產品,希望分一杯羹。
找到市場突圍的驅動力,對眾多的移動支付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美國Square公司的發展,可以作為了解移動支付的未來前景及復雜性的窗口之一。目前,Square公司的業務已經超越了讀卡器,其更加成功之處在于創建了鏈接商家和消費者的閉環體系。通過這個閉環體系使得商家能發現消費者,消費者能找到商家,同時簡化了支付過程,創新了支付體驗。Square的迅速成長并不意味著引領我們前往未來的就是它。它可能是現階段行業追趕的目標之一。
而從國內移動支付的發展現狀來看,現階段還是技術尋找市場。在過去的10年,過多地渲染了信息技術的能力,而忽略了個人或者企業客戶的應用需求,這致使整個行業發展緩慢,叫好不叫座。在過去,當用戶處理交易的時候,看不到移動支付與傳統支付方式相比的核心優勢,而在近年智能機出現以后,逐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用戶希望能夠利用智能移動終端進行支付,這讓移動支付的加速發展成為可能。
可以說,移動支付的爆發就取決于能引爆市場需求的應用。對比互聯網支付等相對成熟的支付手段來說,移動支付并無特殊門檻,也非移動商務的瓶頸,關鍵是需要商務交易及應用的驅動。
以保險行業的移動展業為例。與單純的個人應用不同,保險移動展業對移動收款的需求更為復雜,不僅要求降低移動收款的門檻,而且還需要與保險公司的移動展業平臺系統無縫整合,同時需具備類型豐富的移動支付產品,匹配企業多渠道移動展業的需要。
除了應用的原因之外,移動支付產業鏈過長、參與方眾多,各方利益必須協調一致,也是制約移動支付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前,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仍處于培育階段,整體普及率較低,多數移動支付業務與產品還處于試用階段,產業鏈各方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面臨的問題還很多。在市場培育期,市場上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運營商或第三方支付企業,都很難把控整個產業鏈。
業內普遍認為,當前國內移動支付產業的主要參與者可以劃分為移動運營商、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付機構三股力量。在這三者中,運營商擁有比較龐大的用戶,因此在終端渠道上擁有較強的把控能力;而金融機構對現有的金融網絡、清算系統、客戶及商戶資源擁有優勢,第三方支付廠商則積累了豐富的用戶經驗和用戶量基礎。
受各方利益和資源爭奪的影響,各種模式都面臨諸多挑戰。如果參與方想較大程度地獲得利益,采取合作開放式的商業模式,可能更容易獲得成功。因為,移動支付的行業特點是跨度大、產業鏈長,只有包括運營商、商業銀行、終端制造廠商、第三方支付企業等在內的相關各方利益協調一致,積極構建開放、共贏的商業模式,形成標準統一、協調有序的格局,移動支付產業才能實現齊步走。
盡管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目前處于初級階段,但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已吸引金融機構、運營商、第三方支付等企業紛紛布局。有權威機構預計在2015年,移動支付將成為用戶最喜歡的支付方式。移動支付未來也將成為中國市場上的主流支付手段。
在一項對移動支付產業鏈中逾百家機構的調研中還發現,有2/3的公司已經制定了移動支付戰略并提供移動支付服務,還有逾二成的公司制定了戰略但尚未提供服務。
未來在一個標準一致、多方共贏的移動支付生態圈中,商家和消費者將處于同一個閉環體系,商家能快速發現消費者,而消費者也能很快找到商家,消費情境將變得極其簡單。例如當用戶想購買星巴克咖啡,他只要通過手機就能夠迅速找到距離最近的咖啡館。購買時只要報出自己的名字,即能達成交易,這個過程甚至不需要用戶拿出手機。這樣一來,對于商家和消費者來說,支付體驗都將得到極大的簡化。
(本文作者系快錢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