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生產領域,除了一些國際標準以外,世
界很多國家也都根據本國國情制定有本國的標準。
但是如果一個跨國公司在本國能夠做到較高的質量
標準,而當它進入他國市場時,就降低質量標準,
則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至少在消費者面前可以這
樣說。
日前,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可口可樂為
了使產品擁有獨特顏色,一直添加焦糖劑。焦糖劑
主要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澤,它并不是可口可樂的“秘
籍”,其實在世界范圍內,其在食品行業的使用非
常廣泛,在我國,除了被應用到各品牌的可樂之外,
在醬油、食醋、軟飲料、啤酒等產品中也有使用。
研究發現,焦糖劑存在一個很大的硬傷,即含
有致癌物質4-甲基咪唑。據了解,4-甲基咪唑是
一種存在于焦糖劑中的化學物質,它并不是生產廠
商直接添加,而是一種化學合成的間接產物。為了
保證飲食的安全,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和眾多國家盡
管允許在食物中添加含有4-甲基咪唑的焦糖劑,
但是對劑量有所限定。例如,世衛組織規定的劑量
為每公斤產品不能超過200毫克,而我國規定其含
量應低于0.02%,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相同。
包括可口可樂公司在內,任何跨國企業從事生
產,其安全限量標準在我國只要不越界,就不會有
法律方面的障礙,這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盡管其
生產標準各不相同。
但從另一面而言,人們對可口可樂公司的指責
也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美國消費者倡導組織公共
利益科學中心檢測了全球所有可口可樂中4-甲基
咪唑的含量,美國355毫升可口可樂中含量為4微
克,中國為56微克,是美國產品的14倍,英國的
含量達到135微克,比美國的4微克含量足足高出
了33倍之多,而巴西銷售的可口可樂更是高達267
微克。從限量標準上看,可口可樂在中國的生產并
沒有超標,在英國和巴西的生產則超過了世界衛生
組織的標準。不過,現在筆者并不想討論可口可樂
中4-甲基咪唑是否超標以及其危害性,倒是想討
論一下其道德問題。
作為跨國飲料巨頭,既然可口可樂的產品能夠
做到足夠的安全,就應該按照它能夠做到的最高安
全標準實施統一的生產,這是其對消費者的一種安
全保證。
如果可口可樂這樣的跨國巨頭以只要符合各國
的安全標準為借口,而降低自己的生產安全標準或
者質量控制難度,盡管不會面臨法律上的問題,但
是從維護消費者的安全權益而言,還是要被譴責的。
我們知道,在現代社會,企業已經成為人類社
會的重要組織形式,包括大型跨國公司在內的任何
一個企業實體,其發展應該遵循兩條基本原則:其
一就是生產經營活動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另
外一條則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也要符合人類的一
些基本道德規范,它們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必須要流
淌著道德的血液。
當然,在不同的國家或者民族中,由于文化傳
統和習俗的不同,其道德的規范會有一些不同。但
是在包括食品在內的眾多商品生產中,由于有害物
質的控制程度密切關系著人類的健康,對此人們的
要求當然是有害物質在產品中不出現或者盡量少為
好,只是由于各個國家的國情或者科技水平的不同,
產生了不同的產品質量安全標準。
對一個跨國公司而言,進入一個國家,遵守該
國的最低產品安全限量標準,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它們也很容易就能做到。
但是目前的現實是,可口可樂等一些跨國公司
卻鉆了一個空子,它們利用不同國家對食品安全標
準不同的限量規定,生產出了不同安全標準的產品。
盡管其在法律上并不違規,但是其在道德上卻有些
可恥。它們并沒有將消費者當成真正的上帝,在對
消費者的安全保障上也戴上了有色眼鏡。因此,很
多人對它們大張撻伐也就不奇怪了,它們也沒有什
么委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