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特許學校開辦以來,改善了美國基礎教育體制僵化、學校之間缺乏競爭力、教育質量低下的狀況,使得美國基礎教育取得了良好的進展,特許學校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我國的基礎教育發展至今,不能否認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當下仍存在著不容我們忽視的問題,如公立學校之間的競爭、學校學生的學業、教師與學校之間的關系等,都需要我們深入、慎重地對待。本文主要通過美國特許學校發展的成效,分析其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特許學校基礎教育現狀教育發展
【中圖分類號】G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1-0045-02
1991年,美國明尼蘇達州頒布了美國歷史上的一部《特許學校法》,1992年,第一所特許學校——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的城市中學招收60名學生開始,美國特許學校成為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為整個教育系統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美國基礎教育的發展。
一 美國特許學校概述
1.什么是特許學校
特許學校,簡單地說,就是由家長、教育工作者或其他社會團體同授權許可開辦學校的機構簽訂合同,互相承諾的一種辦學形式。這種學校在性質上仍屬于公立學校,它的經費仍由政府提供。除了必須遵循合同有關健康、安全及學校組織者及財務擔保人之間的有關規定外,它在教職工聘用、經費使用、課程設置及教學改革方案的實施方面,享有很高的自主權。
2.特許學校的特征
自20世紀90年代美國明尼蘇達州成立第一所特許學校以來,美國特許學校迅速發展,形成了各種不同的風格,但在本質上還是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第一,特許學校是公立學校。公立,即政府設立。評定一所學校是否公立,要看它的經費來源是否來自政府的財政預算。特許學校經費由政府提供,其數目與公立學校的生均經費相同,大致相當于州每個學生的平均經費或學生所在學區的平均費用。學校不屬于任何宗教派別,向所有學生開放,不得因種族、信仰、性別等因素而歧視任何學生;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入學考試;不得收取任何學費。特許學校與公立學校相比,雖然辦學形式多樣,但仍保留了公立學校的必要因素,從性質上來說,特許學校還是一種公立學校。
第二,特許學校擁有更多的自主權。特許學校的設立大致有以下三類:一種是由以前的公立學校轉變而來,這種學校大多是為了擺脫州、學區的官僚統治,為獲得一定的教學、管理上的自治而改建;一種是由以前的私立學校轉變而來,這種學校大多是為了獲得穩定的經費來源;另一種是新建的特許學校。特許學校雖然經費來自政府部門,但是相對于一般公立學校而言,這種學校擁有更多的辦學自主權。特許學校的設立需要申請者向指定的特許學校批準機構提交一份書面報告,詳細說明自己的使命、組織結構、前3年的財政計劃、雇傭政策、學校地點、設施、服務的年級和評價學校開辦效果的指標。授權機構對其內容進行審查,符合要求的即批準設立。特許學校與各種政府機構沒有任何直接的績效責任關系,只對教師、家長、工會負責,而且在學校的運行、管理、人事、課程及學生個性培養等方面有著很大的自主權。
第三,特許學校與教師的關系。特許學校與教師之間是雙向選擇的關系。教師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到特許學校去任教。任何人都無權指定或委派某位教師去特許學校工作。特許學校教師的地位受到嚴格的保護。州政府允許教師離開其以前任教的公立學校而到特許學校去工作,并且對他們的職稱給予保留,且州政府允許這些教師們繼續享有地方及州的退休待遇。根據《美國特許學校教師法》,對于學校,特許學校聘用的教師不受“教師資格認證”限制。而特許學校有權選拔和解聘教師,在聘用教師時,與其簽訂合同,如果在規定的期限內教師未能達成目標,則自行承擔責任。
第四,特許學校與家長、學生之間的關系。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這就使得美國社會文化呈現一種多樣性的特征,不同文化、不同環境中的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亦不相同。而特許學校辦學形式的多樣性吸引著不同信仰、不同種族、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家長往往會選取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特許學校讓孩子就讀,而不受任何政府部門的限制。這就與傳統公立學校的學區內“就近入學”形成鮮明對比。
特許學校在自己的招生范圍和招生能力內不能拒絕按時提交申請的學生,如果申請人數超過招生數,則可以采取公眾認可的公平方式選擇學生。特許學校以提高學生成績為主,特許學校在其所簽訂的合同中承諾在一定時間內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到一定的水平。這幾乎成了所有特許學校共同的、壓倒一切的奮斗目標,也是特許學校賴以生存的條件。特許學校需要向資助方表明學生將在閱讀、寫作、數學等方面學到更多的知識,取得更大的成績,同時需要給出成績的測量方法。如果特許學校在合同期內未完成承諾,特許學校將被勒令停辦。
二 中國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礎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容我們忽視。
1.公立學校之間缺乏競爭力,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差距過大
我國現在的基礎教育學校存在著嚴重的弊病,我們喜歡分出重點,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重點學校又分出了市縣級重點、省級重點、國家級重點,這些重點把各級學校分成了三六九等。各級部門對重點學校極為關注,教師配備、硬件設備、教師待遇等都是優質的且及時到位,而對普通學校則得過且過,各種軟硬件設備遠不及重點學校。另一方面,重點學校因為教師素質較高,設備良好,相對的學校教學質量、升學率普遍高于普通學校,家長寧愿拿出更多的借讀費送自己的孩子去重點學校就讀。普通學校缺乏必要的生源,學校運行逐漸無法保證,因此逃不過被關閉的命運。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之間的差距過大,普通學校永遠無法超越重點學校,公立學校之間嚴重缺乏競爭力,可以說毫無可比性。
我國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待遇差距極大。按照國際慣例,都是政府辦好公辦學校,滿足絕大多數普通民眾孩子的求學需要;而其他宗教機構、社會團體、私營企業和個人等辦好私立學校,滿足部分富裕家庭孩子的求學需要。但是,作為窮國辦大教育的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如此,各級政府和教育機構完全視民辦學校為“私生子”,政策上不予傾斜,經濟上不予扶持。相反,以各種手段擠占和瓜分民辦學校的生源市場,明搶兼暗奪民辦學校的師資力量。民辦學校在嚴峻的生源爭奪戰和高考升學率的聯合擠壓下搖搖欲墜,學校正常運營無法維持,最后只有關閉。
2.公立學校與教師之間關系微妙
中小學編制政策是我國教師政策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直接涉及我國一千多萬中小學教師身份與權益的保障。由國家人事部門核定的中小學教職工事業編制是教師身份的象征與標志,是教師已發工資、績效工資、津補貼、社會保險和福利等合理權益與待遇的基本保障。但在當下,中小學編制的城鄉分配不均現象十分嚴重。城市中教師編制緊缺,很多教師與學校簽訂合同卻沒有編制,每年編制配額極少。雖然農村教師編制有空額,但卻沒有人愿意去任教,很多農村教師一人兼任幾個班級的課程,長期超負荷工作,不少村小基本上是“一人一校”,有的地區甚至一個公辦教師都沒有。教師自身的基本權益都無法保證,再加上中小學沉重的升學壓力,教師的現狀堪憂。
隨著各級學校擴招政策的進行,學校每年招生人數急劇增加,城市學校不斷改建、擴建、新建,師資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出現了市級學校從縣級學校選拔人才,縣級學校從鄉鎮級學校選拔人才,鄉鎮級學校從村級小學選拔人才的人才聯動現象。一位地級市的教研員在一次教育質量分析會上指出,這種選拔人才方式造成的結果必然是選拔上來的人才不能夠滿足高一級學校的教育教學需要,而低一級學校出現人才真空,導致師資隊伍建設的全面滑坡。
3.學校與學生的關系
學生家長的教育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改變,更多的家長愿意送孩子去更好的學生就讀,出現了農村的孩子去鄉鎮級學校讀書,鄉鎮孩子去縣級學校讀書,縣城孩子去市級學校讀書,市區孩子選擇去省級學校讀書,以此類推,下一級學校的生源越來越少,上一級的學校不僅要跟下一級的學校和私立學校爭奪生源,又要同其上一級的學校爭奪生源。
學生入學后,學校為了增加其升學率,就會加緊逼迫學生學習,升學率的增加就會促進其招收更多的學生。這也是中國教育的悲哀,高中級以下的學校教育緊緊圍繞著高考這根指揮棒,雖然我國從1997年實施素質教育,但廣大學生還是被壓迫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擠出一切時間讓學生學習,甚至有的學校取消音樂、美術、體育等培養學生身心素質的課程,對學生個人的身心發展造成極大的傷害。
三 美國特許學校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啟示
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而教育的根本應是基礎教育。一個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關系到他在以后學習階段的各種表現,所以中國教育改革的重點應在基礎教育方面而不是高等教育方面。綜觀美國特許學校的發展過程,不可否認這種教育體制有其自身缺陷,但是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有利于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啟示:
首先,對學校來說,國家不應再對重點學校有政策上的傾斜,應大力扶持私立學校,政府需要為民辦教育創造合適的生存環境。另外,私立學校可以尋求自身生存之道,利用公立學校沒有的優勢,可以開辦成與公立學校不同教育理念的學校,以此來吸引家長送自己的孩子接受不同的教育。同時,需要修正國家對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的關注,畢竟能上重點學校的學生很少,大部分的學生只能上普通學校,只有發展了普通學校的教育才能使大多數學生受惠。
其次,對教師來說,修正教師編制標準和教師編制管理制度,把教師與學校真正放在雙向選擇的位置,逐漸尋求解決教師編制的方法,使教師不再一邊頂著提高學生成績的壓力,一邊還要為解決自己的編制發愁。
再次,對家長和學生來說,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學校在制定教學規劃時充分參考家長的教育理念。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在追求升學率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把提高學生整體素質與提高學生學業成績提到同樣高度,不能再把學生禁閉在學校那“一尺見方”的“牢籠”中。
參考文獻
[1]Richard W. Riley, C. Kent McGuire. The State of 2000 Charter Schools[R].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2000(1)
[2]鄭雅萍.美國特許學校的產生與發展對我國解決擇校問題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07(21)
[3]姚靜.美國的特許學校[J].中國民族教育,2010(5)
[4]邱廣欣.致新任教育部長的一封公開信——中國基礎教育存在的八大問題及其思考[J].教書育人,2010(13)
[5]韓小雨、龐麗娟、謝云麗.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和編制管理制度研究——基于全國及部分省區現行相關政策的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0(8)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