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就高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提出了一些方法,希望有所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1-0091-01
一 必須嚴格要求學生掌握大量的詞匯
1.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詞匯,一定要牢記
眾所周知,每個句子都是由許多詞匯構成的,如果不認識詞匯,就沒法讀懂句子的意思,就更別提讀懂文章的大意和解決閱讀理解的問題了。所以,詞匯是閱讀基礎的基礎,必須讓學生們識記大量的詞匯。要想在這方面做好,平時就要多督促、多檢查,每天的詞匯必須都讓學生們消化掉。這樣做還不夠,英語是很容易遺忘的,每隔一個階段,再讓他們鞏固一次,直到記牢為止。
2.要讓學生掌握每個詞匯的用法
學過的詞匯要及時讓他們多練習和應用,以靈活、熟練地掌握它們的應用。例如,可以通過每日對話值日的形式讓學生運用最近學到的詞匯,盡量鼓勵學生脫稿對話。
二 要求學生大量閱讀和背誦英文文章
大量閱讀和背誦英文文章不僅使學生識記了大量的詞匯,也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語感,讓學生們在做題的實際練習中,既能提高速度,又能準確地把握具體信息。
例如:有個問題是問“alter”是什么意思?選項“A. decrease,B. improve,C. form,D. change”,有些學生一下子就選出了D項,他們說這個在讀文章時見過,所以憑感覺直接選出。而有一部分學生平時讀得很少,在這道題上會花很多時間,往往還會選錯。不過,關于詞義的選擇題,即使學生們認識這個詞,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還是應該回到原文中確認一下,從而縮短閱讀時間。平時可以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課外讀物,對于優(yōu)美的文段或經典的語句,要求學生背誦,讓他們銘記在心,達到出口成章的效果。
三 幫助學生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難句和長句
在課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課文這一語言載體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對課文進行進一步的挖掘,進入精讀階段。首先要對課文中的長句、難句進行詳細的講解。長句、難句中往往包含較多的從句和較為復雜的語法結構,是理解中的難點,學生對這些句子往往是囫圇吞棗,甚至理解錯誤。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恰當?shù)剡\用句法知識進行結構和功能分析,就可突破其含義,準確地理解文章大意,獲取重要信息,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四 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1.先看題干,帶著問題去讀文章
在閱讀題干時,首先要掌握問題的方向,分清是客觀信息題還是主觀判斷題。往往客觀信息題的答案都在原文中,而主觀判斷題考查的則是對文章的感情基調的理解,作者未加陳述的觀點以及貫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總結、概括和推測等。其次,了解試題的題干和各個選項所包含的信息的關系(相關性和不同處),然后有針對性地對文章進行掃讀,對相關信息進行快速定位,再將相關信息進行整合、甄別、分析、對比,有根據(jù)地排除干擾項,選出正確答案。
2.速讀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題
閱讀能力一般指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兩個方面。閱讀速度是閱讀的基本能力。沒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就不能順利地輸入信息,更談不上運用英語。尋找主題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而英語文章的主題句往往出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當然也有些文章沒有主題句,需要讀者歸納。而中心思想可以通過對主題句的分析從而找到答案。如看到一篇新聞報道的文章,很快地看一眼,得知是有關哪些方面的,但沒有必要看清楚文章中的具體細節(jié)。
3.詳讀細節(jié),理順思路與文章脈絡
文章絕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雜亂無章的堆砌。不同的問題有其不同的特點,如記敘文多以人物為中心,以時間或空間為線索,按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結局展開故事;議論文則包含論點、論據(jù)、結論三大要素,通過解釋、舉例來闡述觀點。因此在掌握了不同問題的特點后,可根據(jù)文章的特點,詳讀細節(jié),以動詞、時間、地點、事件、因果等為線索,找出關鍵詞語,運用“畫圖列表法”,勾畫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題和細節(jié)的認知圖。讀記敘文時,盡快把握文章中的五個“W”(who,when,where,what,why)和一個“H”(how),把握了這些,就抓住了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即文章的詳情和細節(jié),做題時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邏輯推理,做好深層理解題
在實際閱讀中,有時作者并未把意圖說出來,閱讀者要根據(jù)字面意思,通過語篇邏輯關系,研究細節(jié)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tài)度,理解文章的寓意。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深層理解。深層理解主要包括歸納概括題和推理判斷題,是閱讀理解中的難點。深層理解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必須忠實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實和線索為依據(jù),立足已知推斷未知,不能憑空想象,隨意揣測。它要求讀者對文字的表面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和邏輯推理,不能就事論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礎。推理題在提問中常用的詞有:infer,imply,suggest,indicate等。
五 培養(yǎng)學生歸納理解的能力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對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采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的內容,快速、準確地獲取文章信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由于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閱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在平時的課堂上可以歸納動詞,明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從而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