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人—作文”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作文評語必須改革,朝著“以做人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進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為契機教育學生邊作文邊做人。也就是說作文評語不僅要評價學生習作的優(yōu)劣,更重要的是能夠與習作者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和溝通,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通過長期的作文評語感染,領悟?qū)懽骷记桑捯庵酒焚|(zhì),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作文評語激勵交流批評期待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1-0097-02
話題引導、自主表達、批改撰寫評語、講評修改是作文教學的四大環(huán)節(jié),而在這四個過程中,教師的評語顯得尤為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地寫上“條理清晰、語句通順、用詞優(yōu)美、層次分明、中心突出”這樣框架式、模糊式的評語。或者是“優(yōu)、良、中、差”或一個簡單的“閱”字等。而學生最反感教師這樣的評語。學生看到這樣的作文評語時,常常是隨便把作文本扔到書桌上,不認真閱讀老師的評語。與此同時,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也深知作文的評語對于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性。
“做人—作文”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作文評語必須改革,朝著“以做人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進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為契機教育學生邊作文邊做人。也就是說作文評語不僅要評價學生習作的優(yōu)劣,更重要的是能夠與習作者進行心靈的上交流和溝通,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通過長期的作文評語感染,領悟?qū)懽骷记桑捯庵酒焚|(zhì),逐步提高寫作能力。那么,究竟應該怎樣為學生的作文寫評語呢?
一 摒棄抽象的、程式化的套話、廢話,注重運用激勵性語言
我國文壇巨匠茅盾,小學時代的兩本作文中留下了老師充滿熱情的贊語:“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遠大未可限量,十二歲小兒能作此語,莫謂祖國無人也。”這些極富鼓舞性的評語,無疑給了少年茅盾以極大的啟示和鼓勵,成了他在文學道路上奮進的動力。可見,有時老師在學生作文中寫下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作文是學生勞動的成果,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語句,一個生動的詞語,甚至一個準確的標點,都應以充滿激情和希望的評語肯定他們的成績,增強他們不懈努力的信心。
一些學生在寫作中總能出現(xiàn)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語句,如:一位同學在寫《家鄉(xiāng)巨變》時,開頭就寫道:時間如一雙魔術師的手,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它就能令美酒更加醇香,令鉆石更加奪目,令璞玉更有價值……而我的家鄉(xiāng)就是一壺未發(fā)酵的酒、一顆未加工的鉆石、一塊未雕琢的璞玉,是時間,是時間的魔法使我的家鄉(xiāng)日新月異地變化著。而我在時間的長河中見證了家鄉(xiāng)的變化。我給他的評語是:“你有驚人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寥寥幾筆就使人對你的家鄉(xiāng)充滿了遐想……”我想,這一定會比寫上“語言優(yōu)美,流暢”更能讓學生欣喜。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能迸發(fā)出如此能量,他們心中那種習作的潛能便會再次迸發(fā)出來,從而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寫上具有交流、探討意味的語言,給予心靈的回應
詩人何其芳曾說:“生活是多么的廣闊,生活是海洋。”作文的源泉來自于生活的點點滴滴,所以,在學生的作文里也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怪異、扭曲的東西,對學生寫在作文里的不好的東西,教師也不能置若罔聞,視而不見。我認為,學生在作文中流露出來的情感、意向、興趣、愛好等,教師都應在評語中給予回應;不應把學生作文里的內(nèi)容僅看成是為文造情,而應視為學生通過作文的形式尋求理解、撫慰、交流、引導。對學生救助的信號予以回應,不僅是對學生抒寫真情實感的一種肯定與提倡,且能給作文教學營造一種溫暖的人文情懷。
給學生寫評語時,不妨直呼其名,或加上親切的“小”字,或采用第二人稱“你”字,讓學生感覺是面對面的、朋友間的對話。這樣,學生閱讀了老師的評語后,會感到老師是在用心關注自己,是在用心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不僅能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還會使師生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融洽,極大地提高了評語的功用。
如:一學生寫《快樂的春游》時寫道:“小河邊,柳樹長出了嫩芽,一串串的,像滿樹的小眼睛,還一眨一眨的。小路邊,小草從睡夢中醒來,悄悄鉆出了地面。各種各樣的花兒爭先恐后地開放了,紅的、黃的、白的,一叢叢,一簇簇,多美啊!”她對周圍景物觀察得很細致,但沒有寫上自己的心情。教師寫評語時,不妨說:“你春游時觀察得真仔細!你眼中的景色,美得像一幅畫!如果你把當時愉快的心情也寫上,那該多好啊!”
這種商討式的評語,既指出了不當之處,又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顯得親切、平和,容易讓人接受。
三 保留對作文形式、技巧方面問題的批評,讓學生有章可循
對剛學寫記敘文的學生,我們的第一個要求便是,把事情交代完整。但這就會出現(xiàn)有部分學生記流水賬,或文章東拼西湊,所言不得要領;甲乙丙丁,平均用筆,沒有重點;不加選擇、使用方言俚語,生造詞語,所說不合規(guī)范……諸如此類的問題,評語中必須指明,但又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應給予希望、鼓勵。
此時,我們便可以寫上:“相信下一次作文你能把事情一件一件說清楚”;“如果你能把××長話短說,效果將倍增”;“你的文章很漂亮,如果字也漂亮,定能錦上添花”……盡管我指出了學生文中的不足,但學生看了不僅不會煩心,反而很舒心,他們從內(nèi)心里接受了我的意見,下次會用更大的熱情、更多的精力去寫作文,會盡量避免類似的不足。
不指出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他們就無法明白起碼的寫作常識,就不可能寫出高品位的文章,給一個低分了事極易導致破罐子破摔。我想,這是每個語文教師都不愿看到的。
如有個學生寫《中秋的田野》:“一片金黃,好像鋪上了金燦燦的大地毯。”粗略地一看,寫得挺不錯,比喻還挺形象!仔細一分析,這不是中秋田野的實情,這是學生根據(jù)頭腦里的詞語胡編亂造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學生找不準觀察點,不會觀測景物。為了啟發(fā)學生觀察,筆者在這句話旁邊寫了眉評:“建議你先到堤岸上觀察一下田野全貌,再到田野中間看一看。”學生按照老師的指點,重新進行觀察,文章形象逼真:“從堤岸上看去,中秋的田野像老和尚的百衲衣,淡黃色的,還有深褐色的、翠綠色的……五彩繽紛,鮮艷奪目。粗心的人還以為是畫家畫出的風景畫。走近一看,淡黃色的是沒有成熟的糯稻,深褐色的是成熟的高粱,翠綠色的是菜地,白花花的是棉花地……”
微妙的交流過程,是一次個性化的指導與評價,每一次評語都會讓學生充滿期待,這是教師智慧的顯現(xiàn),是學生成長的雨露,真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四 評語要有針對性,表現(xiàn)出對進步的期待
針對性首先指的是個體性。同一檔次的作文,張三該表揚,李四就不該表揚,因為張三平時的寫作文水平不如李四,這次張三能寫出如此水平的作文實屬不易。一個班級的學生寫作水平總會有優(yōu)有劣,如果不加區(qū)別,則會挫傷差生的寫作積極性,也會導致優(yōu)生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筆者在作文評語中對于不同水平的作文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優(yōu)等生感情抒發(fā),謀篇布局要有全面要求;對中等生則著重要求圍繞中心,把事情寫具體;對后進生只要求把話說明白,意思說清楚,句子寫通順。特別是后進生,更需要鼓勵,只要寫出一個句子,甚至一個詞語都要予以充分肯定:“這個句子寫得很有水平”“這個詞用在這里再恰當不過了”,調(diào)動其積極性。實踐證明,后進生在老師的鼓勵下,愛上了作文,并迅速提高了寫作水平。
其次是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文而言,應該突出重點。已有優(yōu)點的不再老生常談,評語不能什么都評,要突出重點。一篇作文著重評一個方面,切實解決一個問題。對語言基礎扎實、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結構完整,語句通順”就不必寫,對高材生這是起碼的要求,評語要極力表揚那些跳起來摘到了果子的學生,語意要中肯,褒貶要實事求是。應注意的是,上幾次寫過、重復的不寫,學生已熟練掌握的技巧不寫,只寫新穎的、有實際意義的。反之,不足之處也一樣,只寫主要的,如果上次指出,這次又重犯,則注明“又犯上次同樣的錯誤”,并進行個別輔導,限期改正。評語要少而精,才能引起學生注意,企圖在一篇作文評語中要解決所有問題是不現(xiàn)實的,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則不達。針對不同情況,再恰如其分地寫評語,使不同起點的學生都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分層教學,個個精彩”。
五 應有講究文采、張揚個性、形式多樣的評語
作文評語其實也是教師的作品,那種文字精美而富有個性的評語,那種字字珠璣、擲地有聲的評語,則能以其獨特的魅力,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一種文學的熏陶,一種精神愉悅的審美享受,令學生長久銘記,永志不忘。因此,語文教師要通過評語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老師也是一個文章高手,因為“示范是最好的老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試想,教師要求學生作文的語言要仔細推敲,內(nèi)容豐富、實在、新穎,而自己的評語卻語言干癟、內(nèi)容空洞、形式古板,那是多么的可笑。
如評改一篇題為《我的父親》的習作時,我寫了如下評語:“父愛是人生命深處的根,而這根上的花、果乃至心情無疑是最美麗的,它不但吐露著奮進者青春年華的光與影,更流溢著人世間純凈美麗的人倫情感美。有誰能忘記這人世間的真愛呢?”好的評語,對學生而言,既是示范,更是有形的教育和無形的鞭策。
對那些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很優(yōu)美的作文,評語要盡量精美,并可在評語的形式和體式上嘗試進行改進。詩詞、格言、歇后語、寓言故事、精妙的比喻都可用來品評學生作文,以增添作文評語的活潑性、新穎性,這是對學生作文講究形式美、創(chuàng)新美的一種示范。例如:關于觀察的重要性,三次五次總是寫“要觀察”“要仔細觀察”“觀察要仔細”,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毫無吸引力。如果這次寫“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下次寫:“如果一面觀察一面思考,盡可能地讓多種器官參加活動,多看、多聽、多想、多觸摸,那么觀察得會更全面準確。”除了有新的語言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多積累……
教師的評語有時直抒胸臆,讓人蕩氣回腸;有時含蓄委婉,意味深長,讓人百讀不厭;有時娓娓道來,讓學生體會到了朋友般的溫暖;有時言簡意賅,讓學生似乎聽到了一位長者點到而止的教導。
真正文質(zhì)兼美的作文評語應該體現(xiàn)人文性和藝術性,讓老師用良好的語言去熏陶學生。因為,老師幾句贊美的話,真摯的話,會溝通兩代人的心聲,給學生帶來莫大的欣慰和歡樂。而那些獨到的見解,深刻的哲理,誠摯的希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話,也將伴隨著學生度過一生。
泰戈爾曾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于完美。”好的評語,猶如春水滋潤大地一樣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學生從批語中所感受到的發(fā)自教師心底的關懷、理解、寬容與體恤,不僅使學生當時獲得精神舒展與心靈滋潤的愉悅感,而且會產(chǎn)生一種內(nèi)在的情感與意志的驅(qū)動力,使其逐步形成關心、理解、體恤他人的意志與品格,進而對他一生的社會行為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這是人的意志與品格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一個人年輕時多收獲一份熱忱,長大后就會減少一份冷漠;年輕時多收獲一份關照,長大后就會減少一份疏淡;年輕時多收獲一份寬容,長大后就會減少一份排斥。從這個角度而言,語文教師的看似微不足道的作文批語,對青少年的發(fā)展不僅具有現(xiàn)實意義,而且有著長遠的、不可低估的社會影響。這是因為,我們關注今日年輕生命的培育,正是為他們將來善做靈魂雕塑者而奠基。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