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時多、內(nèi)容少,有充裕的時間反復練習,考試內(nèi)容往往也是平時所學內(nèi)容,教師對于學生是一步一步“護著走,嚼著喂”。因此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極大的依賴性,機械記憶所起的作用相當大。而高中英語的周課時較少,而且內(nèi)容多,知識點豐富,詞匯量大,運用靈活,要求學生在交際中突出對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教師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學會如何質(zhì)疑和解疑,這對學生的預習、聽課、做筆記、合作學習以及課后復習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換句話說,高中生是由教師引路、學生自己走路,而且是闖新路。如果按照初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來進行高中英語課程教學,學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是很難適應的。因此,高一新生順利地跨進高中英語門檻并學好英語,是值得我們每一位高中英語教師去認真思考、研究并加以解決的。
一 培養(yǎng)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有教育家曾說過:興趣是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方法就是從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賞識教育中取得。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日常學習中提煉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使學生感到“我行,我可以!”不少學生的興趣都是從一些突發(fā)奇想的思維或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中培養(yǎng)出來的。在課堂拓展對話時,要積極鼓勵學生動口、用心去交流,有感情地展開課堂活動。要對積極回答問題和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給予表揚,對于學生在交流中產(chǎn)生的失誤或錯誤,要有包容的心態(tài),允許學生在學習中犯錯誤,并和學生一起探討犯錯的原因和避免的方法,這不但保留了學生在其他同學面前的面子,而且可以通過自身的糾察發(fā)現(xiàn)不足。然后“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是否對所學科目有信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關(guān)懷和鼓勵。學生愿意學習他們喜歡的教師所教的學科,而抵觸他們厭惡的教師所教的學科。學生因獲得教師的贊揚而努力學習,因與教師的友好合作而增進自身學習的責任感。正如一位偉人所說:“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播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總之,對于高一新生要多表揚少批評,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勁頭。
二 放慢起始教學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jié)奏
學習的過程就像爬坡,開始爬的太急了,對后段很不利,很多學生會因困難而畏縮不前。因此,在高一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握分寸,以低起點、小步子、多訓練、分層次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溫習舊知識,適當?shù)剡M行鋪墊,以減緩坡度,分解教學過程,分散難點。如講解“while”一詞時,讓學生知道“當……的時候”和“而是”表示前后兩種情況對比就行。到了二年級時再教其他用法,讓學生循序漸進,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通過努力再加快教學節(jié)奏;在知識導入上,多與交際運用相結(jié)合;在知識落實上,先落實“死”課本,后變通延伸活課本;在知識難點的講解上,從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實際出發(fā),對教材做必要的層次處理和知識鋪墊,并對知識的理解要點和應用注意做必要的總結(jié)和舉例說明。
三 開設英語學法指導課,降低“教”的“營養(yǎng)感”,增強學生“學”的“饑餓感”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對于初入高中的學生而言,在英語學習的思想和技巧上有一個磨合期,而在此期間教師的引領(lǐng)作用至關(guān)重要,所以要開設英語學法指導課,一般是每周一課時,持續(xù)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并列入英語教學計劃。要結(jié)合英語學科知識的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引導他們認真組織材料,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增強,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逐漸進入“學”與“教”的互動中,使嚴肅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有“饑餓感”,使他們自愿學習知識,填充大腦。聽課并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情、聽、想、問、記等相結(jié)合,主動地探求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吸引學生以精神飽滿、全神貫注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做好筆記,敢于對不懂的問題或自己有不同看法的地方提出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自覺獨立鉆研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四 分割總體目標,化零為整,逐個擊破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制訂目標的學生,但相當一部分是屢訂屢敗,屢敗屢訂,最終失去信心,進而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和奮進的目標。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制訂一份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然后劃分出短期目標,并輔以合理的細節(jié)方案,使學生每天都能看到切實可行的目標,從而堅定地發(fā)出攻擊的決心。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