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讓人成功。其中,思想教育是成人教育,傳授知識是成才教育,二者結合才是成功教育。加強學生思想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歷來受到學校重視。當代中學生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有些孩子在某方面的知識甚至超過老師。但他們在一個復雜變化的社會環境下成長,有的以自我為中心,難以接受別人的觀點和建議,部分中學生出現了思想錯位現象。眾所周知,人的正確思想和行為是靠后天教育養成的。從行為習慣、道德、思想上升為人生觀、世界觀需要一個持久的過程。中學生思想教育任重道遠,以下是筆者對中學生思想教育的見解。
一 中學生思想道德問題及產生原因
1.中學生思想道德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少數青少年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且呈上升趨勢。部分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有讀書無用的想法,金錢至上,上課無精打采或睡覺,周末泡網吧,有的逃課曠課。日常行為不規范,臟話隨口流露,長發、染發、穿耳者為數不少,學生提前社會化。
2.中學生思想道德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產生原因有學校應試教育的缺陷,重智輕德,學生道德觀念模糊,法制觀念淡薄。也有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不健康文化侵蝕中學生的心靈,英雄形象淡薄,服務社會意識淡薄。家庭過于溺愛,讓孩子當小野馬;家庭大投資,讓孩子小康享受。教師榜樣空位,加之青少年學生缺乏自我教育、自控力差。
二 尊重、理解、關心學生,用情感育人
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世界觀尚未成熟,教師正確引導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思想教育的基礎。教師帶著情感從人文關懷角度灌輸正確思想;善于發現學生優點,多培植積極因素;多樹立榜樣,表揚為主。教師帶著情感啟發引導學生,堅持說服教育,切忌強制壓服;對學生的思想問題,可通過講解、談話、調查等形式進行說服教育,采取民主討論啟發學生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教師帶著情感和學生進行心理溝通,關心了解學生,從愛心出發,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是真心希望學生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成才。思想教育以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為前提,才能促進與學生平等相處,促使他們改掉壞習慣。
三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中學思想教育應突出思想政治課和思想品德課的功能,寓思想教育于所有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思想政治課和思想品德課是系統體現思想道德內容,對學生思想教育全面、深入、細致,教育時要結合時政熱點內容,便于學生對當前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以規范自己的言行;也便于學生聯系祖國、社會,從而培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其他學科的學生思想教育應注意尋找“切入點”“結合點”,聯系身邊的實際、結合社會的熱點透析,從一點一滴抓起,從小處著手,從細微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 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協作
學校教育量化管理抓落實。已具有一定的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為能力的中學生,量化管理以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為出發點,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從思想培養到習慣養成入手,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學生思想工作除了學校、班級外,還要家庭、社會等方面一起來實現管理、督促,才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學校和家庭教育從正面角度讓學生思想品德處于自發狀態,需要在社會實踐中得以實施和展現,在社會中使學生良好思想品德自覺形成。學校、家庭、社會要擔當職責,齊抓共管,優化育人環境,用優良的環境感染人。
五 中學生思想教育應注重實效性
思想教育要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愛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思想道德教育還要以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現實的優秀普通人為榜樣,讓學生明白榜樣就在身邊,用榜樣的力量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拿自己同榜樣人物進行對比,在對比中找出自己同榜樣人物的差距,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明確努力的方向。思想道德教育要靈活,在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讓學生接觸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把學生與社會聯系起來,讓學生從封閉的課堂中走出去,投入社會大課堂,在實踐中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從而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發展。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對學生進行簡單說教,而應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出發,從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入手,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育,這樣能較好地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思想道德教育不能用簡單的管理模式,要積極探索方法,大膽創新實踐。善于抓住現象,分析本質,對癥下藥,尋找規律,這樣才會促使學生健康成長,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