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歷史教學中的課堂練習,由于需要時間向學生詳盡地介紹歷史事實而經常被忽視,課下又由于歷史課經常被學生忽略,使得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不到應有的鞏固,這就嚴重影響了歷史知識的掌握。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展望新課改,我想這將是一次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革命。對于教師來說這是一次新的挑戰。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是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突出學生主體性,注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提倡學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學習。在新課改背景下,面對新教材,我們應怎樣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呢?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部分歷史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 鼓勵提問以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歷史學科的過去性使學生感覺乏味,而傳統觀點的誤區認為歷史課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學生對其難度認識不夠,所以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有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除了精心設疑之外,我還鼓勵學生質疑。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在自主學習課堂中,我依據這一理論,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問題。先提出一個實際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過程中采用競賽的方法鼓勵學生多提問題。
二 課內互動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課堂是學堂,學生要學會學知識,還要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當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后,合作學習更成為一種需要,通過在課堂內互動,讓不同思維在合作中碰撞,讓他們發現問題,鼓勵他們去探索、創新。
在課堂上,學生能看懂、讀懂的教師就不要再講,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學生能發現的,教師不要點明,否則就是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信任學生、解放學生、調動學生、促進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自己探索、自己創新。
三 激發興趣發掘學生潛能
1.激趣指導
興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關鍵。那么,如何使課上得生動有趣更有價值,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1)科學搭配,合理分組。這既使學生認識到相互協調、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又能培養學生合作、社交等各種能力。(2)教師參與,適時調控。在教學中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生共同研討,是實施“合作學習”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角色轉換,重心下移,與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和學習的引導者,在分析具體問題時,教師參與其中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分析、交流。(3)在傳統教學形式中教師是“主角”,而少數學習被動的學生只能當“觀眾”,致使部分學生心理承受力弱,感覺不到老師的重視,產生消極思想,破罐子破摔,成績越來越差,甚至與老師產生敵對情緒,擾亂正常的教學活動。這些現象是學校和社會都不愿看到的,因此,教師應采取多種形式,有計劃地組織他們在課堂上舉行演講、討論等,為他們提供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從而使學生興趣得到極大的提高并積極地投入到師生互動合作探究中去。
2.講究聽課技巧,注意聽課方法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是釋疑解難的過程。在聽課的方法與習慣養成上,由于每個歷史教師課堂教學的方式各異,歷史教師在剛開始接受新班級授課時,都有一個了解、融通、適應到默契的過程。
了解與融通。關鍵是感情上要溝通。學生了解老師講課的個性,老師更應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古人有言:“親其師,信其道”,其實,這句話再也沒有比歷史教學中表現得更充分、更直接了。適應與默契。首先老師要適應學生,適應學生的基礎,適應學生的特點,關鍵要適應學生以往養成的一些好習慣。其次老師要放下架子讓學生適應自己。適應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從每個學生不同的神情,老師就能體察出其對知識的掌握運用程度;老師的每一種神情、動作,學生都能體會出所傳遞的知識信息。當然,良好默契的歷史學習氛圍的養成,是歷史教學活動的難點,也是閃光點,它要求教師:教風民主、知識全面、思維敏捷、駕馭課堂嫻熟自如,調控得心應手。特別表現在學生質疑問難上教師要堅信:態度上只有沉下來,學生的問題才能提上去。同時,師生都應明白這樣幾句話:舉疑不在大小,不會則難;解疑重在點撥,喻則善教;求知不應待知,自得才樂;知識重在探究,積累乃博。
四 拓展思維舉辦第二課堂
觀看影片形象生動的情節必將加深學生對事件的印象,為了讓學生了解特定歷史情況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發展走向,還可以帶學生到電教室觀看有重大影響的影片,如《鴉片戰爭》《我的一九一九》《世紀的悲劇》等,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現了當時的歷史風貌,劇中人物個性鮮明,愛憎分明,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的教育貫穿其中,通過讓學生觀看,可以加深他們對課本的了解與理解,同時有助于培養他們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復雜的電影故事情節讓學生們學習用辯證的觀點來觀察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在教學中筆者經常讓學生寫小論文,選擇一些社會熱點和社會焦點問題,只求論文短小精悍,說明問題,不求長篇大論,每次我都把其中的優秀論文挑選出來在全校展出,在全校師生面前一覽他們的風采,這也將更加激勵學生們寫出更好的文章來。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