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英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在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是教師常遇到的難題,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時,感覺新鮮有趣,學習興趣濃厚,整體口語成績相對較好,英語水平普遍較高,還沒有明顯的差異。但到了中高年級就會陸續有一些同學落后掉隊,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遇到英語學習上的一些困難,如不能讀、讀不準、記不住,部分學生在心理上害怕開口,學習英語的勁頭明顯下降,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
一 小學生出現兩極分化的原因
1.小學英語教師任教班級多,分散英語教學精力
由于小學英語老師任教班級多,有的老師兼職英語,面對“大班額,多班級”的學生,沒精力,也沒時間,因此補缺補差不能及時到位,長此以往,學生知識缺漏日漸嚴重,學習信心逐漸喪失,成績愈來愈下降,致使差生失去信心,嚴重出現兩極分化。同時有學校對教師考核原因,教學重心偏向于語文、數學科,把英語當成“二類學科”。
2.學生課后沒有語言環境
小學英語每周2~3節,且基本沒有課外英語的教學,更談不上課外朗讀英語。小學生除了上英語課之外,平時沒有英語實踐的機會和氛圍,這樣遺忘性更大。
3.學生個體和家庭背景不同
有的家庭很重視孩子的英語教育;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小學學英語到初中又要再學一次,小學階段只要把語文、數學學好就夠了;更多的學生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家庭教育靠爺爺奶奶,老一輩根本不懂英語,隔代教育存在嚴重不當。另外不同學生對英語這一事物的心理反應(天賦)、知識背景、認知能力、學習興趣能力等各不相同。所以,孩子對學習英語的動力各不相同。
4.教材難度大,教學要求越來越高
越到高年級,詞匯量和句型越來越多,學生不懂的問題也隨之增加,加之篇幅偏長的語篇,后進生更是目瞪口呆。
二 解決小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做法
如何盡可能地縮小學生間的兩極分化的差距,是擺在每個小學英語教師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談一下解決小學英語兩極分化的認識。
1.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英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因此,教師們要用師愛去贏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要以關心、親切、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可親可敬,使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形成輕松愉悅的氛圍。當學生在學習上出現掉隊現象時,要及時了解原因,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同時,要欣賞每一個學生的積極表現,肯定其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和歡樂,增強其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讓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這樣才能學得好、記得牢。在課堂上,要精心地設置有利于后進生參與的情境與活動,讓他們自由發揮、自由組合。
2.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實效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優化課堂教學是防止兩極分化,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永遠感到有一種新鮮感。
第一,注意掌握教學節奏。英國教育思想家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話》中指出:“教員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一般來說最初1~2分鐘注意力不穩定,學生處于上節課或課間活動興奮的影響中。其后15~25分鐘學生進入注意力穩定最佳狀態,在“黃金時段”,學生注意力集中、穩定,此時節奏或快或慢,根據學生的反饋來調整教學的內容和進度,做到環環相扣,波瀾起伏,這一階段要解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最后7~10分鐘,注意力開始逐漸趨于衰退,此時或游戲或討論或評價,使注意力再次反彈。
第二,巧用多媒體技術,激活學生思維。多媒體能為學生勾畫出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環境。它通過形、聲、圖、色并茂的特點,有效地創設真實生活情境,使學生能在具體感知的語言環境中學習,激發學生交際的欲望,有助于實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多的體驗語言,也有助于實現學生在新的情境中自由、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第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互幫互助、互相鼓勵、共同克服困難,在學會互相尊重的同時尋求合作的發展。
第四,開展各種小活動,或唱歌、或游戲、或比賽、或猜謎,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因材施教
第一,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及學習習慣的培養。教會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對那些學習自覺性差的學生,更要多加引導。做好課前預習,利用好詞典與磁帶。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能讓學生主動思考,努力理解,更能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更加認真地學習。教育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積極參與活動。指導學生課后自覺復習,按時完成作業,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向老師、同學請教。
第二,實行分層作業,開展培優輔差活動。要求對優、中、實驗生給予不同層次的目標和不同要求的指導,使長者增長、短者補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作業和練習是鞏固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途徑,是影響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求學生做完的練習一定要達到知其所以然的程度,不會的地方絕不能放過,錯誤之處一定要改正。而老師也要做到二次批改,并用明確的語言評價學生的二次更正是否正確。
在培優輔差方面,教師利用課后時間對優生進行每周一次的培訓,對中下生進行每周一次的輔導。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到“三不要”:一不要讓成績好的學生感到悶;二不要讓中等生感到自己被冷落了;三不要讓實驗生感覺到老師在講“天書”。教師如果能在課堂上兼顧這三層學生,那么學生就能得到全面發展:成績好的同學更進一步,中等生向優等生靠近,實驗生向中等生靠攏,從而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