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了,在所有的學生都勤奮苦讀、進軍名校時,不知為何,我成了郭敬明的瘋狂粉絲,他的小說上課看,下課看,晚上睡覺前也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各科成績你追我趕直線下滑。一次上課時我又忍不住翻開小說,被老師抓個正著。
下課后,我來到辦公室,等待著一頓批評。
老師微笑著說:‘孩子,你的作文有提高了,這應該是閱讀的效果。’
對于這種先揚后抑戰術,我早已領教。老師的臉上顯出嚴肅的神情說:“讀書是好事,不過你應該選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地點。”
我冷冰冰地挑釁地說:‘以后再也不讀了,行了吧?’
老師看著我說:‘唉,你怎么總喜歡唱反調?不讓你看時,你偏看,現在我要你看,你又不看了’,老師搬一個凳子,然后輕輕拉上我的上衣拉鏈,讓我坐下,‘我非常支持你’,太意外了,劈頭蓋臉的批評沒來,還拉進一個‘同僚’。‘不過我們得做個約定,好嗎?’看著老師親切的面龐,聽著輕柔的話語,我如沐春風……”這個孩子在冬天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暖,這是教育的魅力,更是體態語言的魅力。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比嘴里講的語言要復雜到千百倍的“語言”。在很多特定的情境下,體態語可以代替言語的作用,甚至起到比言語更有力的效果。例如,我們上課時,看到學生玩手機,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方法,大部分都這樣做:停止講課,聲色俱厲地喊:“把手機交上來!”學生肯定是不愿上交的,膽子小的上交了手機,滿腹牢騷、怨恨老師;膽子大的不交,且與老師較勁,一場拉鋸戰上映了,其他學生看熱鬧,這完全不是老師所期望的課程。另一種老師非常能忍耐,他們會假裝沒看見,反正學生也沒有說話,沒影響我的課堂紀律。現在請看這樣的老師如何做:若如其事地走到該學生座位前,一邊講課一邊用手輕拍學生的肩,提醒學生,從而達到制止學生的違紀行為的目的,課程照常進行。下課后,辦公室處理。大家都知道最后的方法效果是不錯的。他用動作代替了口頭批評,不費口舌、不動聲色、不影響教學,真可謂“經濟實惠”的教育方式,這就是體態語的妙處,真可謂是“無聲勝有聲”。
我們再來解讀一則趣事: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招收新雇員的做法可謂獨具匠心,尤為典型。該公司招聘的最后一道程序是面試。面試房間很大,應試者需要走過長長一段距離才能來到面試官面前。而一排6個面試官拿著應試者的情況介紹表并不提任何問題,只是注視一分鐘后即示意應試者出去,面試就結束了。應試者們都被弄得一頭霧水——沒提問題就結束了?其實,根本用不著提問題,一切盡在不言中。面試官從應試者進門開始的走路姿態、神態以及在面試官前的坐姿、舉止,到注視之下的表情、心理變化直到最終出門時的速度、動作,就可以斷定出這個人的氣質、性格、自信心、創造性,難道還需要再問什么問題嗎?
作為教師,我們的舉止行為,諸如坐、立、行、走的姿態,還是一顰一笑;生活中我們的發型裝飾、衣著打扮,都受到學生的關注,因此我們要注意正確使用體態語言。眾所周知,積極的體態語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保障課堂程序有條不紊,有助于我們的教學。例如:微笑(鼓勵、期待、尊重)、注視(阻止、關注)、蹺起大拇指(夸獎)、撫摸學生頭部(疼愛)等。也許是壓力太大的緣故,許多教師都失去了微笑能力。有時一節課,從始至終都沒見到老師一絲笑容,課堂陰沉、壓抑,學生無精打采,教師橫眉冷對。不敢想象這種摧殘師生的課堂會有何成效。微笑吧,微笑會化干戈為玉帛,微笑會融化最堅硬的冰,微笑可以幾乎完美的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只要你的微笑是真誠的、善意的。當學生犯了錯誤,請你先不要發火,而是微笑著對學生說:“你來想一想這樣做對不對。”當我們微笑著開始一天的教育工作時,我們會發現自己已走出了教育的死胡同,心情舒暢了,工作順利了。
注視。將目光較長時間地固定于某人或某物。注視輔以不同的視線、視角或不同的表情,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嚴肅的表情、低緩的語調,加上不動聲色的注視,會讓學生感到一種威嚴,對于較調皮的學生,會慢慢收斂放縱,教師這時再給予語言的說服教育開導,自然而然會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親切的態度、和藹的面容,加上鼓勵的注視,會讓學生感到溫暖,對于課堂上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不急于要答案,老師要學會親切地注視,目光里包含著的意義,學生都能讀懂,親切的注視是一種鼓勵、一種鞭策。教師要有耐心,要相信學生。
課堂上,有時我們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動作就會形成消極體態語,所謂消極性的體態語是指對教育效果起負作用的體態、姿勢、動作。消極的體態語損壞教師形象,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破壞性體態。如著裝邋遢或過于時髦,有悖于教師的形象;打哈欠,給人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生氣,教師在生氣發怒時,二目圓睜,雙眉倒豎,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對教育教學工作有何益處?對于調皮的學生,看到老師的這副樣子,他會覺得好玩;對于老實的學生,他會覺得害怕,不知所措;對于優秀的學生,可能會傷害其自尊心,造成師生關系的隔閡;有的老師看到學生搗亂向該生扔粉筆,我想很快,教室里到處都會有粉筆的影子,那是你交給學生的本領;漠視是一種殺傷力很強的眼神。它當屬消極性的體態語。有時,學生興沖沖地跑到老師跟前說一件事,老師只是用眼睛一掃,便把學生放在一邊,無視學生的存在。這讓學生難以接受,令人傷心,教師必須避免使用這種眼神對待學生。不管教師當時多忙,如果學生找你談話,教師應放下手頭的事情,親切招呼學生,用一種關心的眼神,傾聽學生的訴說。這是一種信任、一種尊重。我們要學會蹲下來,聆聽他們的心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
從現在開始吧,讓積極的體態語言走進你的課堂,讓你的課堂有別樣的風采,因為體態語雖無聲,但它的妙處在教學中卻無與倫比。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