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劇在西方音樂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音樂劇《歌劇魅影》的創作來源及其獨特的魅力進行多方面的分析,以期能夠對《歌劇魅影》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關鍵詞:《歌劇魅影》;創作來源;獨特魅力;雅俗共賞
《歌劇魅影》(英語: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又譯《劇院魅影》,是一部十分著名的音樂劇,由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根據法國偵探小說家加斯通·勒魯所撰著的愛情驚悚小說《歌劇魅影》(法語:Le Fant?觝me de l’Opéra)改編而成。這部作品于1986年在倫敦首演,向世人展現了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
歌劇魅影的創作來源
加斯通·勒魯(1868-1927)是法國著名的偵探、懸念小說家,他曾擔任戰時特派員及律師,深具報道犯罪的經歷,這些都為他以后的創作內容和風格奠定了基礎。他的作品內容大多融合了愛與恐怖,故事發生的地點也經常選擇在具有莊嚴氣氛的場所,如歌劇院、學院、歷史悠久的城堡等?!秳≡瑚扔啊肥瞧溆?911年發表的作品,是一部介于偵探小說和荒誕小說之間的作品,主要講述了發生在宏偉壯麗的巴黎歌劇院的一個“鬼故事”,作品內容包含有離奇哀婉的人鬼悲情、駭人聽聞的罪惡勾當、匪夷所思的懸念場景……被譽為西方文學界華麗與詭異完美結合的巔峰之作。
勒魯的這部作品被音樂劇大師安德魯·韋伯改編為音樂劇《歌劇魅影》,劇中許多唱段都是按韋伯當時的妻子莎拉·布萊曼的嗓音量身定做的,也可以說這部傳世之作是其對妻子愛的表達,莎拉·布萊曼也因出演克莉絲汀這一角色而成名?!陡鑴△扔啊纷?986年在倫敦首演以來,一共在20個國家110個城市演出了超過65000場,觀眾達到58000000人,獲得了包括勞倫斯-奧莉維亞、托尼獎等50多項音樂劇大獎,可見這部音樂劇的魅力之大。
《歌劇魅影》的獨特魅力
《歌劇魅影》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出沒于歌劇院,用一副面具遮掩自己丑陋面孔的神秘幽靈愛上一個女高音歌唱演員的故事。該音樂劇主要分為兩幕,主要講述的是1991年在巴黎歌劇院的拍賣會上,當拍賣到原歌劇院的枝形水晶燈時,隨著電源的接通,整個舞臺的場景突然回到了49年前,歌劇院因發生一系列恐怖事件,于是有傳言稱劇院鬧鬼,這讓劇院中的每一個人都擔心害怕,而這一切其實都是“幽靈”艾瑞克所作,艾瑞克愛上了歌劇院美麗的演員克莉絲汀,為了幫助克莉絲汀成名,艾瑞克暗中教授她演唱的技巧,并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克莉絲汀獲得出演主角的機會,最終幫助她獲得成功。“幽靈”的所作所為都是源于他對克莉絲汀的愛,然而克莉絲汀卻與羅爾相戀了,從而引發了“幽靈”的嫉妒和種種報復等一系列情節,最終“幽靈”被克莉絲汀的善良所打動,成全了克莉絲汀與羅爾的戀情??梢哉f,這部音樂劇中描述的三角戀情中充滿戲劇化的沖突,它深刻反映了19世紀法國社交界特有的那份嚴謹、神秘以及人們內心的恐懼和性格的壓抑。在場景設置方面,大劇院的氣勢恢宏及地下世界的陰森恐怖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所有的場景和劇情中,音樂始終貫穿其中,并成為經典得以流傳,可以說音樂是音樂劇的靈魂,出色的音樂是一部音樂劇成功的關鍵。
《歌劇魅影》在音樂上與其他名?。ㄈ纾骸敦垺贰ⅰ侗瘧K世界》、《西貢小姐》)不同的是它采用了劇中劇的表現方式,如劇中采用了大量古典音樂做為背景,歌劇院在排練歌劇《漢尼撥》、《耳背公爵》、《唐璜的勝利》中采用的是歌劇的形式,在音樂劇中添加歌劇,使兩者完美結合,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該劇不僅在形式上給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讓人們體會到了音樂的獨特魅力。全局有許多的音樂名曲,如:《序曲》(《Overture》)、《想想我》(《Think of Me》)、《音樂天使》(《Angel of Music》)、《勝利的唐璜》(《Don Juan(Song)》|《Don Juan》)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和《我對你唯一的的冀求》(《All I Ask of You》)?!陡鑴△扔啊罚ā禩he phantom of the opera》)也是全劇最精彩的唱段,劇中在古老的巴黎歌劇院深不可測的地底,“幽靈”艾瑞克和女主角克莉絲汀兩人深情的二重唱,把當時那種亦真亦幻、半夢半醒的戲劇情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將充滿愛與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現得極其凄美動人。另外,其旋律節奏中多采用的附點音型,給人強烈的推動感和緊張感,制造出了全劇中第一個情感高潮,使觀眾完全沉浸在這個美妙、真誠而又略帶感傷的浪漫愛情故事當中。
其中《All I Ask of You》是全劇中反復出現的一段旋律,在不同的場次因不同的角色演唱,也有著不同的唱詞,可以說是全劇的主題旋律,不同角色和唱詞也充分表現出了兩位男主人公對克莉絲汀不同的愛。“Say you’ll share with me one love,one lifetime.Lead me,save me from my solitude.Say you want me with you here beside you.Anywhere you go let me go too,Christine,that’s all I ask of...”
眾所周知,《歌劇魅影》是一部音樂劇,它有著一段段優美的旋律。美聲唱法在歐洲音樂史中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時至今日,已經完全形成了極為規范的演唱形式。作為一部音樂劇,《歌劇魅影》也運用了美聲唱法,但與歌劇相比,音樂劇中所采用的美聲唱法沒有歌劇中大段大段的炫技性的詠嘆調,而是十分親切、朗朗上口的唱詞,展現了其獨特的魅力,也在無形中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使人在閑暇時間可以自由哼唱,加深了音樂劇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對于音樂劇的流傳也更為有利。
音樂劇《歌劇魅影》的創作和演出的成功,使它被譽為歐美音樂劇“四大名劇”之一,并成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票房紀錄最高的音樂劇。同時,男演員邁克爾·克勞福德因成功扮演了劇中“幽靈”這一角色,一舉奪得了1988年百老匯“托尼獎”最佳男演員獎,而扮演克莉絲汀的女演員莎拉·布萊曼也因此馳名于音樂界,成為國際樂壇上兼跨古典、流行兩大流派的天后級歌手。該劇的作曲家韋伯也因這部音樂劇的成功取得了世界范圍性的贊譽,此后韋伯又創作了十幾部精彩的音樂劇,并于1992年被授予英國皇家爵士頭銜,1997年又晉升為終身貴族。
《歌劇魅影》集合了音樂、戲劇、文學、表演、服裝、道具、布景、燈光、舞臺美術等于一體,使其成為一種動態性的、綜合性的表演藝術,賦予了音樂劇極為精妙的藝術魅力。
隨著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及藝術形式的多元化,音樂劇創造的美的享受受到了人們更多的關注和認識。音樂劇在生活與藝術中穿梭,并用歌聲給予人們心靈的震撼,其必將會在社會文化藝術更具深度和廣度的融合中前進。
參考文獻:
[1]劉新從,劉正夫.歐洲聲樂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2]慕羽.西方音樂劇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版.
[3]張旭.文碩音樂劇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版.
[4]耿飛.淺析音樂美的范疇[J].大舞臺藝術,2005(2):11-13.
[5]許春宇.音樂劇《歌劇魅影》之“魅”[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2(07).
[6]趙亮.試論《歌劇魅影》中“幽靈”形象的音樂塑造[J].文學教育(中),2012(08).
| 作者單位:紹興文理學院
編校:鄭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