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音樂教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我國各大中小學校也開始越來越重視音樂教學活動,且對教學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本文對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及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師;音樂教育,課堂氛圍;學習興趣
就我國當前的教育現狀來說,在我國當下音樂教學中,教師仍處于主導地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關鍵。因此,只有正視教師的主導地位,才能對教學活動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音樂教學活動其實與其他科目的教學活動一樣都離不開教學環境、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諸多方面,而這些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所以說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只有重視音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另外,在重視教師引導作用的同時,還應堅持提高教師自身的教育素養,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樹立主體意識,還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利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教學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鉆研教材、優化教學結構,以保障教學活動的教育性和趣味性。在教學活動中,教材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源泉,教師只有對教學大綱有著明確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保障重點知識的傳授。
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教師要在第一時間引領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中,而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使其產生主動探尋的心理。因此,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多與學生互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放松。例如,教師可以走下講臺,融入學生之中,詢問學生喜歡什么歌曲,在教材規定的歌曲后加入學生喜歡的歌曲或學生原創的歌曲,以此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有了學習音樂的興趣,才能活躍思維并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例如在學習《黃河大合唱》選段時,教師可以將歌曲的由來、發展等相關信息傳遞給學生,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黃河邊進行實地授教,讓學生能夠真切的感受黃河的氣勢磅礴,獲得真實的感受。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還可以舉行小型的演唱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跟隨著老師的腳步進入美妙的音樂世界中。
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意識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對音樂的認知及感受,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隨著音樂教學的改革,在音樂活動和學習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雖有所改善,但由于傳統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始終無法完全消除。如教師總是站在講臺上,給學生一種居高臨下的權威感,而學生則永遠處于一種被動的位置。在音樂教學中,音樂的解讀不是以音樂知識的多少及音樂能力的強弱為依據的,所以教師與學生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不斷對話、合作、交流,還要豐富他們的情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積極主動的引導學生進行欣賞、歌唱及創造。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能夠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其在音樂學習方面有更高層次的進步。
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不同的學習目標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在素質教育教學中,學生雖然被擺在了主體地位,可實際情況卻是教師往往按照自己的思路來主宰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依舊是被動的接受者。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正視學生在教學環境中的主體地位,必須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另一方面音樂課從小學時期就已經設立,經過各個學習階段的積累,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教師不能忽視這一點,要對此進行合理利用,為音樂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之前的知識積累,不能直接從外部灌入新的知識,而是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中“生長”出新的知識。
學生是音樂教學活動的主體,但由于傳統教學內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使得學生的主體性不能充分的體現出來,影響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必須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使用暗示、移情、角色分析等帶有情感的引導方式,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其次,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按照教學內容的特點優化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地學習音樂。
運用多媒體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解、教師彈唱、學生跟唱,而如今這些方法已經缺乏新意,對學生沒有吸引力了。多媒體教學的出現,不僅讓音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而且它的信息容量很大,能讓學生吸收更多的知識。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對原唱歌曲進行欣賞,及時發現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此外,教師還要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學習音樂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例如,在音樂與影視單元的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將學生喜歡的影視音樂作為題材,進行分析、討論,以此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還可以通過播放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影視作品,幫助學生對影視音樂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綜上所述,藝術無國界,音樂不僅是一門藝術,它更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情感的橋梁。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全面正確的引導,以此達到優化音樂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君仁,王冰.中國高校傳統音樂教育研究綜述[J].音樂研究,2011(02).
[2]延玫.怎樣上好音樂課——對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幾點建議[J].職業教育,2007(10).
[3]關迪.音樂文獻學在音樂學中的學科定位[J].藝術研究,2009(01).
[4]耿飛.淺析音樂美的范疇[J].大舞臺藝術,2005(2).
| 作者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編校:宋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