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綜合康復治療改善塵肺患者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的作用。
方法:將20例塵肺患者,分別給予八段錦體操訓練、呼吸訓練,柔韌性訓練及康復教育等綜合性肺康復治療。治療前、后分別進行6min步行測試距離(6Min Walking Test,6MWT)、血氧飽和度(SpO2)和SF-36量表測試。
結果:實施綜合性康復計劃訓練3個月后,患者6min步行距離和SF-36量表得分明顯提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而血氧飽和度(SpO2)治療前、后差異無顯著性(P>0.05)。
結論:綜合康復治療可以改善塵肺患者的運動耐力和生存質量,使患者的功能狀態和生存質量得以明顯的提高。
關鍵詞:康復治療 塵肺 運動耐力 SF-36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16-02
塵肺病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職業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1]。近年來,發病率呈現逐漸增高的趨勢。塵肺按其吸入粉塵的種類不同,可分為無機塵肺和有機塵肺。我國法定十二種塵肺有:矽沛、煤工塵肺、電墨塵肺、碳墨塵肺、滑石塵肺、水泥塵肺、云母塵肺、陶工塵佛、鋁塵肺、電焊工塵肺、鑄工塵肺。針對并發癥的治療還沒有太好的辦法,主要以預防為主,我院物理治療科在提高塵肺患者運動耐力和生存質量方面采用綜合康復治療方法治療塵肺患者20例,通過康復治療明顯地改善了塵肺患者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在廣東省塵肺病患者中隨機抽取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齡30-45歲;其中矽肺8例,煤工塵肺8例,其他塵肺4例;長期吸煙者6例,中途戒煙者9例,未吸煙者5例。按照GBZ70-2002分期標準,Ⅰ+期4例Ⅱ期8例Ⅱ+期8例,受試者均給予綜合康復治療3個月。
1.2 治療方法。
1.2.1 八段錦體操。包括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射大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望后焦等,并強調注意配合呼吸進行,呼吸即鼻吸口呼,吸呼氣時間比例為1∶2。
1.2.2 呼吸訓練。包括厥唇呼吸法,頭低臀高法,橫隔呼吸法,呼吸控制法等。
1.2.3 柔韌性訓練。包括啞鈴闊胸訓練,體操棒上舉訓練,下肢牽拉運動(弓步壓腿)等。
1.2.4 康復教育。①健康飲食一天三餐中飲食均勻。適量的主食、蔬菜、肉、魚、蛋、豆制品、乳制品以及水果,少油、少鹽、少糖。多食蘿卜,冬瓜,菠菜,海蜇,海帶,黑木耳,白木耳,梨子,蘑菇等有利于化痰熱、止咳喘生津、潤燥的食物。盡量避免食用比較辣的辣椒,高鹽食品高脂花椒,戒煙、戒酒;②運用合適的身體力學,掌握節省體能的方法,將活動簡單化,適當的安排活動繁重和輕巧的工作交替進行,避免上肢劇烈活動,避免站立時間太久等。以上治療每周6次,每次60分鐘。
1.3 評定方法。治療開始時對患者進行初期評定,3個月后末期評定,作為參考依據。運動耐力和生存質量強調的是主觀感覺,而這種主觀感覺在觀察運動對機體健康影響的過程中往往被忽略,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以6min步行距離測試(6Min Walking Test,6MWT),SF-36量表,血氧飽和度作為評價工具,從運動耐力和生存質量的角度評價綜合康復治療的治療效果。
1.3.1 SF-36量表[2,3]。即健康調查簡表(MOS 36 items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是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中心在Stewartse研制的醫療結局研究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hort form,MOS-SF)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SF-36量表目前被認為是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生存質量測量工具。SF-36量表由36個條目構成,可以測量8個健康維度和1個健康變化自評,詳細內容見表1。
評分方法:SF-36的計分方法是根據各條目不同的權重,計算每個維度中各條目積分之和,得到8個維度的粗積分,再將粗積分轉換為0~100的終得分,各維度終得分和綜合評分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好。健康變化自評不計分,以分類變量的形式進行獨立分析。
1.3.2 6min步行距離。6MWT是一種簡捷、快速評價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4-6],是呼吸循環的重要生理參數。測試前讓受試者熟悉測試過程和環境,了解測試目的,然后盡最大可能迅速在走廊行走,在6分鐘內完成他能完成的最遠距離。分別在運動測試前、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測試過程中應用Borg量表進行評價病人的基礎呼吸困難和整體疲勞程度分級,若量表評分達7-8分,受試者出現氣短、頭暈等明顯辛苦狀況,就立即停止測試[7]。
1.3.3 血氧飽和度(SpO2)。測定是將探頭指套固定在病人指端甲床,利用手指作為盛裝血紅蛋白的透明容器,使用波長660nm的紅光和940nm的近紅外光作為射入光源,測定通過組織床的光傳導強度,來計算血紅蛋白濃度及血氧飽和度。
測量SpO2的原則是,雖然距離是主要的相關因素,在多數的評定中,步行距離的增加和相同距離病人癥狀的下降可以顯示病人的進展[8]。測試方法:分別在實驗開始前、實驗開始3個月后測試患者SpO2(每次測試在6MWT前測試)、6MWT和讓受試者填寫SF-36量表。兩次測試均在上午8∶00-8∶30完成;測試當天排除精神和健康狀況不佳者。
1.4 統計分析以。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統計方法采用配對t檢驗,顯著性水平取P<0.05。
2 結果
實施綜合性康復計劃訓練3個月后,患者6min步行距離和SF-36量表得分明顯提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而血氧飽和度(SpO2)治療前、后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2。
3 討論
塵肺是由于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灰塵),并在肺內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疤痕)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塵肺病臨床癥狀有胸悶、咳嗽、咳痰,隨著上述癥狀加重并有氣緊氣喘、呼吸困難,并且伴有患者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方面的下降。塵肺病目前尚無根治辦法,我國職業病防治工作者多年來研究了一些治療藥物,可以減輕癥狀、延緩病情進展[9]。從臨床統計分析,塵肺病除原發病外,還罹患心腦血管等多系統多器官的病征,如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疾病高達50~60%以上。單一的抗塵肺病藥物治療收效甚微。治療原則是塵肺病人應及時調離粉塵作業,并根據病情需要進行綜合治療,積極預防和治療肺結核及其它并發癥,以期減輕癥狀、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病人壽命、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目前的治療主要是針對其并發癥的防治為主的綜合藥物治療方法,包括:抗肺纖維化治療,超聲氣溶膠霧化治療,靜脈輸注高氧液體,配合用藥如丹參滴丸、銀杏葉片、維生素E、C,麥塞萊茵等[10],而應用康復治療的方法報道相對較少。目前評價心肺功能和生存質量的方法主要有12分鐘跑,臺階實驗,肺活量測定,6分鐘步行;SF-36、EORTCQLQ-C30、諾丁漢健康調查表,NHP等[3,11]。
對本組20例塵肺患者進行綜合康復治療和評定療效,其目的是驗證現代綜合康復治療的效果如何,也是一次總結,旨在對塵肺病人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提高方面探索一條簡便快捷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治療前2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的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咳痰、胸痛和消化功能減退,以及運動無力、耐力下降,肢體柔韌性下降等。造成患者家庭生活質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證,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很大的負擔,患者極度渴望恢復原有的生活。日常活動的減少,導致患者肌肉萎縮和肌力不同程度低下,給患者心理蒙上一層陰影。
八段錦是一套獨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歷史悠久,流傳廣泛,深受人民喜愛。早在北宋時已有記載,至今已有800余年歷史;八段錦功,能柔筋健骨、養氣壯力,可以行氣活血,導氣引體,八段錦的動作柔和緩慢。柔和緩慢的運動能讓生命機體充分放松自然,更好地發揮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八段錦第一、二段對心肺疾患有防治作用,第二段還使胸脅部和肩柔韌性、靈活性增加[12]。通過3個月療效觀察表明八段錦體操配合呼吸訓練,可緩解呼吸道癥狀又可改善通氣/流比值失調所引發的低氧血癥;呼吸訓練配合肢體牽伸可以增加軀干肢體柔韌性,擴張胸廓,改善呼吸道癥與肺功能從而提高了患者的運動耐力,康復教育使患者對生活充滿信心,改善了其生存質量。在治療過程中強調患者主動參與,采用集體治療,提高患者治療興趣和積極性,并傳授醫療體操,讓每一位患者都能成為治療的主導者,將康復理念和運動體操帶給其他塵肺患者。然而本研究僅進行了八段錦體操訓練、呼吸訓練,柔韌性訓練及康復教育等協同應用的組內研究,尚缺乏各治療方法的對照研究。
4 結論
塵肺在原發病治療缺乏特殊療效的情況下,實施八段錦體操訓練、呼吸訓練,柔韌性訓練及康復教育等綜合性肺康復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運動耐力和提高生活質量效果顯著,是一種積極可行的治療手段。塵肺病進行綜合康復治療和藥物治療都有一定的療效,但是,由于從事相關行業的人越來越多,環境越來越惡劣,塵肺病發病率又極高,因此,做好防護工作,采取各種措施盡最大努力減少發病率才是我們下一步應該做好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蘇冬梅,梁宏立,趙風.塵肺病患者的生存質量狀況.中國職業醫學,2006,12:478-479
[2] 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的介紹.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2,29:116
[3] 吳秦,金先橋,陳文華.生存質量測評中量表、特殊量表及其使用問題.現代康復,2000,4:1140
[4] 陳協興,洪華山,陳良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鐘步行試驗與血清腦利鈉肽水平的研究.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4,9:561-564
[5] King S,Wessel J,Bhambhani Y,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6 minute walk in persons with fibromyalgia.J Rheumatol 1999,26:2233-2237
[6] Guyatt GH,Townsend M,Keller J,et al.Measuring functional status in chroniclung disease: conclusions from a random control trial.Respir Med 1991,85(Suppl B):17-21
[7] Borg GAV.Psycho-physical bases of perceived exertion.Med Sci Sports Exerc,1982,14:377-381
[8] Niederman MS,Clemente PH,Fein AM,et al.Benefits of a multidisciplinary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mprovements are independent of lung function.Chest 1991,99:798-804
[9] 朱貴卿,主編.呼吸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1984:58-458
[10] 宗淑杰,等.靜脈液體供氧新方法的臨床應用,中華醫學會繼續醫學教育教材,2004:1
[11] O’Keeffe ST,Lye M,Donnnellan C,et al.Reproducibility and responsiveness of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and six minute walk test in elderly heart failure patients.Heart,1998,80:377-382
[12] 王松濤,朱寒笑,張禹,等.王安利新編健身氣功八段錦鍛煉對中老年人生存質量的影響.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2: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