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效價冷凝集素 抗-M致配血 凝聚胺方法
【中圖分類號】R466.6 R19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92-02
患者,男,16歲,因“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入院,既往有輸血史。WBC0.95×109/L,HGB進行性下降至39g/L,考慮有自身溶血。患者訴全身乏力,偶感憋氣及心前區疼痛,申請輸血,病人血標本在室溫既可見凝集,考慮有高效價的冷凝集素。經檢查發現患者血清中不但含有高效價的冷凝集素還合并IgG型抗M抗體。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抗-A、抗-B標準血清(長春博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A、B、O標準細胞(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三細胞抗體篩選細胞(Diagnostic Grifols,S.A);譜細胞(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微柱凝膠配血卡(Diagnostic Grifols,S.A)。
1.2 將患者紅細胞用37℃生理鹽水洗滌3次,做ABO正反定型及自身對照。
1.3 將患者血清與標準紅細胞測定抗-A、抗-B效價。
1.4 將患者血清與所選供者紅細胞用微柱凝膠法進行交叉配血實驗,同時做三細胞抗體篩選實驗并做自身對照,結果所選供者無一相合,并且Ⅱ號細胞指示陽性、自身對照陽性。此時考慮有其它不規則抗體影響實驗結果。
1.5 將患者部分血清在4℃環境中做吸收試驗1h,每20min混勻一次。
1.6 用吸收后的血清做十細胞抗體篩選實驗,實驗結果為1、3、4、5、7、8、10號細胞為陽性,查細胞譜表確定為IgG型抗M抗體。
1.7 用吸收后的血清與庫中所有的供者紅細胞做交叉配血實驗(微柱凝膠法),得到4袋交叉配血陰性的血液。
2 結果
見表1、表2、表3、表4。
3 討論
一般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冷凝集素,一般在1∶16以下,且<4℃才有活性,才會產生凝集現象,當溫度達到20℃一般不會出現凝集,對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無明顯影響。但在某些病患血清中,常含有高效價的病理性自身冷凝集素,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支原體肺炎、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肝硬化及某些腫瘤患者等[1],在病理情況下,其含量顯著增高,反應溫度也隨著增高,在20℃的作用最活躍,能與紅細胞發生凝集并結合補體而發生溶血[2]。常會給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帶來一定困難。另外,如遇正反定型不符時應排除冷凝集干擾,可在37℃水浴用試管法加以鑒定。值得注意的是,血液的保存溫度是2~6℃,平均溫度是4℃,在此溫度條件下輸入的紅細胞如遇到患者高效價冷凝集素,輸入的紅細胞進入人體后易與高效價冷凝集素結合并吸附補體而發生溶血[3]。所以輸注血液前可將預輸血液在37℃預熱,使血液溫度接近人體正常體溫,在輸注過程中速度不易過快并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發現患者有輸血反應,立即停止輸血,必要時組織搶救。
本例患者被鑒定為IgG型抗M抗體。在人類血清中,抗M抗體多數為lgM型的天然冷抗體[4],一般無臨床意義。而具有臨床意義的IgG抗M抗體卻極為少見,該患者血清中IgG型抗M抗體可能是患者在骨髓移植后反復輸血產生的,所以給病人輸注紅細胞時應選擇無M抗原的紅細胞進行輸注。中國漢族人群中M在45%—50%之間[5],所以有條件的血庫可以用抗M單克隆抗體進行快速篩選,然后再進行交叉配血,無條件的血庫只能進行大量交叉配血后才能找到相合的供者。
為排除可能存在的其它IgM抗體,筆者又用吸收實驗后的患者血清與這4袋血標本在4℃環境中用凝聚胺方法做交叉配血,結果全部相合,有效地排除了冷凝集素的干擾。
綜上,我們每遇到疑難血型鑒定及疑難配血時,都要進行正規的操作和嚴密地思考,認真地考慮各個環節和可能性,還要結合臨床資料,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可以用多種不同的鑒定方法鑒定,盡可能的把臨床輸血風險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郝繁運,劉晶,董振芳.1例高效價冷凝集素致配血不合及單一主側管配血不合簡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3:16(4):283
[2] 韋延勇,賈忠容,陳華珍.繼發性寒冷凝集素綜合征[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1995,20(4):322-323
[3] 余忠清,胡麗華.高效價冷凝集素患者血型鑒定與輸血治療的研究.臨床血液學雜志,2008;21(12):644
[4] 肖瑞卿,林武存,滸聃,等.用中和濃縮吸收法制備抗2M血清試劑的研究[J].重慶醫學,2006,35(12):1064.
[5] 高峰.輸血與輸血技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