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診斷隱匿性冠心病的臨床初篩價值進行分析探討。
方法:隨機抽取在2005年1月-2012年4月間我院收治的存在冠心病危險因素患者展開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并對陽性結果經上級醫院冠狀動脈造影術,對這兩種檢查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在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呈現陽性的患者中經冠狀動脈造影術確診為冠心病者占71.14%,不同ST段壓低程度組間冠脈狹窄支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采用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進行初篩診斷的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 冠狀動脈造影術 冠心病 初篩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21-01
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為操作簡便易行、患者比較容易接受的一種常規檢查,能夠對發現無痛性心肌缺血人群予以早期,且可利用冠脈造影對冠心病予以確診,實現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急性冠脈事件的發生進行了避免[1]。本次研究中出于對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診斷隱匿性冠心病的臨床初篩價值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病例展開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并采用經上級醫院冠脈造影進行確診,對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的診斷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現匯報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病例,共抽取608例,其中包括男378例,女230例,年齡31-55歲,平均(43.5±6.7)歲。本組患者均具備以下一個或者是多個冠心病高危因素: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糖尿病,肥胖體質量指數>0.25,然不存在胸悶痛癥狀且普通十二導聯心電圖無明顯ST-T改變者,并將有可能影響ST段改變的病例諸如左室肥厚、預激綜合征、心房纖顫、應用洋地黃等藥物,合并腫瘤患者以及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予以排除。
1.2 方法。
1.2.1 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采用的儀器為DMS型12導聯同步全息動態心電圖監測系統(購自美國),將加壓肢體導聯與胸導聯在患者的常規部位進行粘貼,將全息動態心電圖記錄盒啟動,對患者的24小時生活日志進行記錄。陽性標準:以R波為主的導聯ST段水平下斜型下移不小于1mm,持續時間為1分組以上為1段,每段間隔不少于1分鐘。依照陽性者ST段壓低≥1mm、≥2mm、≥3mm將患者分成三組。
1.2.2 冠脈造影術。經上級醫院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對冠狀動脈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狀動脈及其分支的大的二級血管進行記錄。狹窄程度≥50%者陽性,診斷為冠心病。
1.3 數據處理。研究中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陽性結果。本次研究中的608例研究對象中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呈陽性者201例,201例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術診斷為冠心病者143例,診斷率為71.14%。
2.2 冠狀動脈狹窄支數與ST段壓低程度的關系。本次研究中將陽性者分成ST段壓低≥1mm組、≥2mm組和≥3mm組。經統計發現各組間冠狀動脈狹窄支數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3 冠脈狹窄程度與缺血程度的關系。將冠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者中的ST段壓低程度在0.1-0.2mV(n=76)和在0.1-0.3mV(n=67)組冠脈狹窄程度進行比較,結果發現,0.1-0.2mV組冠脈狹窄≥75%者有18例,占23.68%,0.1-0.3mV組冠脈狹窄≥75%者有52例,占77.61%。顯然0.1-0.3mV組冠脈狹窄≥75%者所占比例大于0.1-0.2mV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目前在臨床上因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具有簡便易行,費用低廉,患者容易接受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同二導、三導動態心電圖進行比較,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存在容量大、多通道、檢測采樣頻率高等優勢,可使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檢出率增加,又可全面定位分析心肌缺血,進一步提高診斷的可靠性。曾有文獻指出,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進行診斷的敏感度在72.5%左右。在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陽性的基礎上實行冠狀動脈造影,患者較易接受,且陽性率較高[2]。本組研究表明:采用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陽性中有71.14%的患者被確診為冠心病,同國內文獻報道一致。ST段壓低為心肌缺血缺氧所導致,曾有研究顯示冠狀動脈狹窄血管支數越多并且狹窄程度越重,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ST段壓低陽性的敏感性就會隨之增加[3]。本次研究中表2對以上結論予以了證明。
綜上所述,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對隱匿性冠心病的初篩診斷價值較高,能夠實現早期診斷與治療的目的,提高治愈率,減少患者痛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肖磊.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診斷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價值[J].廣州醫藥,2010,41(6):37-39
[2] 鄧玉蓮.動態心電圖對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評價[J].臨床心電學雜志,2009,12(1):10-12
[3] 顏紅兵,張生,霍勇.臨床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