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國內居民細胞色素P450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易感性的關系。
方法:檢索并選取公開發表的關于CYP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關系的病例對照研究文獻。利用Revman4.2軟件對國內公開發表的文獻進行薈萃分析。
結果:共有9項研究符合納入標準,其中胃癌病例793例,對照組988例。薈萃分析結果合并OR=0.64,95%可信區間為0.45-0.91。
結論:CYP2E1突變基因型(c1/c2或c2/c2)是胃癌的保護性因素,但這一結果有待進一步嚴格設計的大樣本病例對照或前瞻性研究予以驗證。
關鍵詞:CYP2E1 胃癌 薈萃分析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32-02
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年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目前普遍認為胃癌的發生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環境中的許多致癌因子本身不具有致癌活性,進入人體需經Ⅰ相代謝酶激活才出現致癌性。人體內絕大部分Ⅰ相代謝酶是由細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所編碼的細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P450s)所組成,它是機體催化外來化合物進行代謝的主要酶系,其中CYP2E1基因編碼的二甲基亞硝胺D-脫甲基酶(DBH)是參與亞硝胺等致癌物在體內代謝的主要酶類。目前國內研究CYP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的文獻報道并不完全一致。為此,本研究選擇1999年至2007年公開發表的資料進行薈萃分析,從循證醫學的角度探討CYP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的關系。
1 材料
1.1 文獻來源。國內公開發表的細胞色素P450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易感性關系研究方面的病例對照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1.2 納入標準。研究采用病例對照設計方案。研究對象為中國居民,胃癌組診斷明確,對照組均為健康者,且與病例組同居住、同民族,無相關腫瘤史及臨床特征,而且兩組在年齡性別上均衡可比。對病例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的CYP2E1基因型進行檢測,采集研究對象血樣,PCR產物經RsaⅠ(或PstⅠ)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酶切后分別產生了3中不同的CYP2E1基因型,包括純合子野生型c1/c1,雜合子c1/c2和純合子突變型c2/c2(RsaⅠ和PstⅠ的酶切位點及產物大小雖有區別,但反應的每例樣本的CYP2E1基因型是完全一致的)。
1.3 排除標準。文獻中沒有報道基因型分布頻數(頻率)的予以排除。
1.4 方法。
1.4.1 評價指標。以OR值來表示。在研究中由于純合子突變型c2/c2的基因頻率低,將它歸入雜合子c1/c2組,所以把CYP2E1基因型分成了c1/c1和c1/c2+c2/c2進行比較,以病例組和對照組CYP2E1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為效應尺度,探討CYP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易感性之間的關系。
1.4.2 統計學方法。應用Cochrane協作網提供的統計軟件Revman4.2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計數資料用率比(RR),率差(RD)和比數比(OR),計算95%的可信區間(CI),當納入文獻異質性檢驗結果P>0.05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作薈萃分析。當納入文獻異質性檢驗結果P<0.05時,分析異質性來源,合并效應尺度并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然后采用敏感性分析檢測薈萃分析結果的穩定性,采用倒漏斗圖分析潛在的發表性偏倚。
2 結果
2.1 文獻概況。國內檢索文獻,有9篇符合納入標準[1-9],9項研究共納入病例組793例,對照組988例。
2.2 薈萃分析結果。
2.2.1 森林圖及結果分析。
以效應尺度OR值作薈萃分析,其結果X2=23.74,P<0.05,因此選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Z=2.48(P<0.05),故總的效應檢測有意義。OR=0.64,95%可信區間為0.45-0.91。說明攜帶c2等位基因是胃癌的保護因素。
2.2.2 漏斗圖及結果分析。
圖2顯示左右不對稱且不呈倒漏斗型,OR=0.64,以真值(過最高點且垂直于X軸的直線)為中心,則納入的文獻呈偏態分布,可認為有一定的發表性偏倚。
發表性偏倚的原因:大樣本的研究較易發表,不管研究結果在統計學上是否有差異,而小樣本的研究結果通常在該研究還未有大樣本結果時才有較高的可能性被發表;有基金資助的研究常有較高的發表率。
2.2.3 敏感性分析。病例對照比較的薈萃分析中,選用了隨機效應模型,OR=0.64,95%可信區間為0.45-0.91。逐一排除某項研究后重新進行薈萃分析的結果與未排除前的相比,改變不明顯,說明CYP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關系薈萃分析結果較可靠。
3 討論
綜合資料進行薈萃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攜帶c2等位基因的個體其胃癌易感性較低,是保護性因素。本研究結果與苗瑞芬等人[10]的研究結果一致。CYP2E1突變基因型(c1c2或c2c2)是胃癌的保護性因素。本次研究納入的所有文獻存在明顯的異質性,以及發表偏倚的存在。因此要進一步驗證CYP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關系,需要進行合理設計、執行嚴格、多中心大樣本的病例對照研究。
參考文獻
[1] Lin Cai, Zong-Li Zheng, Zuo-Feng Zhang. Cytochrome P4502E1 polymorphisms and the risk of gastric cardia cancer[J]. World Gastroenterol 2005, 11 (12):1867-1871
[2] 蔡琳,俞順章.CYP2E1和GSTMI基因型與胃癌易感性關系初探[J].中國公共衛生,1999,15(10):895-897
[3] 李志婷,徐力東.細胞色素P450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易感性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21):3380-3381
[4] 錢云,徐耀初,等.細胞色素P4502E1與胃癌遺傳易感性[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1,15(5):16-18
[5] 王雨,姜又紅,孫文娟,等.細胞色素P450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易感性[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6):664-665
[6] 葉梅.細胞色素P450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的關聯[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2,23(24):2265-2267
[7] 鄭秋紅.細胞色素P4502E1基因與胃癌易感性關系[J].中華消化雜志,2002,22(3):144-146
[8] 周建農,高長明,等.細胞色素P4502E1 RsaⅠ基因型生活習慣及其相互作用與胃癌[J].腫瘤學雜志,2003,9(5):285-288
[9] 周琦,鄭作昱,王立東,等.賁門癌組織CYP1A1和CYP2E1基因多態變化[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38(3):317-321
[10] 苗瑞芬,鄧一枚,等.細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J].中國腫瘤,2007,16(12):96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