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總結剖宮產產后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病原因及機理、臨床癥狀和預防。
方法:將我院近年發現的3例剖宮產產后血栓性靜脈炎病例進行分析。
結論:剖宮產術后血栓性靜脈炎重在預防,早期識別、及時治療非常重要。
關鍵詞:剖宮產并發癥 血栓性靜脈炎 高危人群 預防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42-02
剖宮產產后血栓性靜脈炎是產后少見的一種并發癥,其發病與產后感染及妊娠血液高凝狀態有密切關系[1]。但是臨床醫生大多了解不深,若發生則后果非常嚴重,常因誘發肺栓塞而危及孕產婦生命,是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發病于剖宮產術后的血栓性靜脈炎[2],多是由于剖宮產手術的損傷和對血管內皮的損傷而導致,剖宮產發生該病是陰道分娩的3-19倍。因此產科工作者應了解其發病原因,做好預防、識別和早治療,以保障孕產婦的健康。近年來,在我院發現了3例剖宮產產后血栓性靜脈炎病例,現將有關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3例病人年齡在20-45歲之間,1例為初產婦,2例為經產婦,均在產后1月內發病。
1.2 臨床表現。病人多在剖宮產產后4天-10天左右有一側下肢輕度疼痛和腫脹,一般未引起重視,出院后逐漸加劇致行走困難、發熱,半月后一月左右到上級醫院方才確診,以右側為主。
1.3 隨訪。3例病人均到上級醫院常規行聯合抗炎、抗凝溶栓、局部物理治療、抬高患肢等治療。
1.4 治療結果。3例病人下肢疼痛消失,長距離行走下肢水腫,均形成下肢靜脈血栓,長期服藥或用下肢彈力繃帶。
2 討論分析
2.1 發病原因及機理。靜脈血栓發病與年齡、制動、既往血栓史、惡性疾病、外科手術、原發性高凝狀態、血型等因素有關。血栓性靜脈炎是剖宮產產后少見的并發癥,病變以單側居多,在產后1-2周發病多見,其發病與產后感染及妊娠期血液高凝狀態有密切關系[3,4]。
2.1.1 剖宮產產后感染:產后宮腔胎盤剝離處有許多栓塞性血管,受細菌感染的菌栓由子宮靜脈感染,逐漸擴展到骶總靜脈及下肢靜脈形成血栓性靜脈炎。如子宮底部感染可感染卵巢靜脈,左側可致腎靜脈,右側可擴展到下腔靜脈或骶靜脈形成血栓性靜脈炎。
2.1.2 剖宮產手術造成血管損傷和失血過多,術后臥床過久,引起下肢靜脈血流變緩減慢,血容量不足,使血粘度偏高,血小板聚集較差,促使血栓形成。
2.1.3 妊娠期優球蛋白溶解時間比非孕期延長4倍,說明纖溶活性下降,纖溶酶原雖然隨孕周增加而增加,但由于胎盤激素的影響,纖溶酶原向纖溶酶轉化受到抑制,纖溶酶原消耗減少,故呈低纖溶狀態。生理變化的高凝低纖溶為預防產后出血做好了物質準備,但也相應帶來易發生血栓的弊端。如出現某些妊娠合并癥或并發癥及產褥期長期臥床均是發生血栓性靜脈炎的誘因[2]。
2.1.4 剖宮產手術后的病人幾乎完全符合構成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的三要素:活動減少、血流緩慢、高凝狀態及潛在的靜脈損傷[5]。3例系晚期妊娠,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而且又是剖宮產術后,術后臥床則促使了深靜脈血栓形成。
2.2 診斷。產后血栓分為盆腔性血栓性靜脈炎和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盆腔性血栓性靜脈炎一般在產后1-2周出現,可有寒戰、高熱、持續性下腹痛、多局限、移動子宮是感疼痛、腹股溝觸及腫大淋巴結并壓痛明顯,惡露增多。下肢血栓性靜脈炎常于產后2周出現,因血流受阻,下肢出現水腫、疼痛、皮膚緊張變白、毛孔增大,可有寒戰發熱、皮溫稍高、行走困難而就醫。
本病早期與子宮內膜炎的癥狀類似,易診斷為產后感染,所以對產后2周有寒戰發熱、下腹痛及下肢疼痛、單側肢體水腫、一般抗炎治療不佳時應考慮為產后血栓性靜脈炎。血栓性靜脈炎的最佳診斷方法為超聲彩色多普勒。
3 剖宮產產后血栓性靜脈炎重在預防、及時診斷、早治療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一級預防:術前篩查高危人群、危險因素為:肥胖癥、不能早日起床活動、產婦年齡較大、多胎經婦。術中減少血管損傷和出血,術后采用藥物或物理方法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藥物預防可用小劑量肝素、口服阿司匹林、靜滴低分子右旋糖酐。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常與手術的關系最密切,因此在手術一開始,就應從解決靜脈血液淤滯和高凝狀態兩方面采取預防措施。前者可以從加強腓腸肌舒縮運動著手。產婦術后如果經常運動下肢或按摩下肢,在活動中肌肉會收縮擠壓深部靜脈,使得靜脈血流加快,可預防血栓形成。
二級預防:指術后通過檢查早期發現亞臨床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給予早診斷、早治療、正規治療。
4 應吸取的教訓
我院3例系晚期妊娠,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而且又是剖宮產術后,屬高危人群范疇,術后未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高危人群對待,對早期出現的臨床癥狀未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造成3例病人后期恢復不良。建議產前要注意識別有血栓栓塞疾病的孕婦,對有血栓疾病個人史和家族史的婦女進行血栓傾向的篩查,對可疑病例強調做到早期發現,以減少病人的痛苦和損害[6]。
參考文獻
[1] 孫玉杰.產后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原因與臨床特征[J].當代醫學,2009,15(9):89-90
[2] 臧學利.產后血栓性靜脈炎20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學,2004,25(3):215-216
[3]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83
[4]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16
[5] 梁桂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5):269
[6] 國海紅.產后下肢血栓性靜脈炎4例治療體會[J].社區醫學雜志,2006,4(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