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評價關節松動術對腦卒中偏癱肩痛的療效,探索腦卒中肩痛的行之有效治療方法。
方法:把臨床診斷為腦卒中肩痛的88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43例和對照組45例,治療組采用關節松動術,對照組用通絡寶熱敷,治療后兩組分別采用疼痛緩解的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疼痛緩解的程度和ADL Barthel指數評定ADL能力,觀察數據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對比兩組差異是否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治療15天后,兩組病人肩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緩解,但治療組緩解更明顯,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結論:關節松動術能夠有效緩解腦卒中肩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腦卒中 肩痛 關節松動術
【中圖分類號】R2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65-02
肩痛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發病率高達84%,嚴重地影響了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降低生存質量。本研究運用關節松動術治療腦卒中肩痛,取得良好的療效。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來我科就診的臨床診斷為腦卒中肩痛的門診和住院病人共88例,其中男46例,女42例,年齡最小38歲,最大77歲,病程22~35天,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4次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腦卒中診斷標準[1],并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均為初發腦卒中,均并有肩痛,其中左肩痛40例,右肩痛48例。把所有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43例和對照組45例,兩組病人的一般情況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
1.2 治療方法。兩組均接受常規康復治療,主要用神經肌肉促通技術,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床上翻身、轉移、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等訓練,40分鐘/次,對于肩痛,治療組采用關節松動術,對照組用通絡寶熱敷,20分鐘/次。以上治療每天1次,連續觀察15天。
1.3 評價方法。治療15天后兩組分別采用疼痛緩解的視覺模擬評分法(Pain relief by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P)疼痛的緩解即初次疼痛評分減去治療后的疼痛評分,疼痛評分則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分,即在白紙上劃一條10cm長的粗直線,在線的一端寫上“無痛”,并把它作為起點,另一端寫上“最激烈的疼痛”,患者根據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線上某一點作一記號,以表示疼痛的強度及心理上的打擊,從起點至記號處的距離長度也就是疼痛的量[2],評價治療后疼痛緩解的程度和用ADL Barthel指數(the index number of ADL Barthel,BI)評定ADL能力。
1.4 統計學處理。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u檢驗(檢驗水準a=0.05)。
2 結果與結論
治療15天后,兩組病人肩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緩解,但治療組緩解更明顯,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3 討論
偏癱肩痛是多種原因形成的一種臨床表現,常見的原因為腦卒中后出現的肌痙攣、肩關節旋轉運動發生異常和粘連性關節囊炎[3]。因此,要緩解肩痛,改善其運動功能就要建立肩周各肌群之間的張力平衡和協調關系,松解關節囊粘連。本研究中,通絡寶熱敷屬一種中藥封包治療,可以舒筋通絡,一定程度地緩解肩痛。關節松動術可以從根本上松解粘連,抑制肩關節周圍異常或不平衡的肌張力,并使肩關節內旋、內收的痙攣狀態得到緩解,肩胛骨下沉和后縮得到改善,促使肱骨頭充分外旋和肱骨頭在關節盂內能夠充分下移,肩胛骨能夠與肱骨同步運動[4]。肩部疼痛緩解后,上肢的主動或被動活動范圍得到改善,患者便于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從而能夠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綜上所述,關節松動術能夠有效緩解腦卒中肩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療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79-380
[2] 燕鐵斌.現代康復治療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493
[3] 倪朝明.腦卒中的肩部問題[J].現代康復,2000,4(4):506-507
[4] 黃驥,歐陽娟,陽軍,王炎林.腦卒中后肩痛的綜合治療效果評價[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7):65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