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推拿和單用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和分析。
方法: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間門診診治的107例患者,均為單側腰椎間盤突出癥,根據患者自愿選擇治療方法分成兩組,分別進行推拿或牽引治療,三個療程后觀察療效并統計分析。
結果:推拿組有效率78.6%,牽引組有效率68.6%,兩組數據無統計學差異(P>0.05)。
結論:推拿或牽引是目前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較常用的方法,可以根據患者的意愿來選擇推拿或牽引治療。
關鍵詞:推拿 牽引 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R2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68-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針灸、推、拿骨傷科臨床常見病之一,多發于青壯年,病程長,容易復發。病因主要由過度勞累、寒濕侵襲、外傷、、退行性改變等因素造成纖維環中間的髓核膨出、突出或脫出,進而刺激或者壓迫神經。臨床表現主要是腰腿痛。本次研究對5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是推拿(拔罐)治療(以下簡稱推拿組),同時對另外51例腰椎間盤突出癥僅用牽引治療(以下簡稱牽引組),將兩組治療結果及相關數據分析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間我科門診診治的107例患者,均為單側腰椎間盤突出癥,根據患者自愿選擇治療方法分成兩組(見下表)。
1.2 治療方法。采用推拿(拔罐)治療的患者每天一次,每次在患者腰背及下肢沿膀胱經施滾法、按揉、背伸按壓等手法治療,主要取穴:腰陽關、腎俞、大腸俞、關元、環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陽陵泉等穴,最后拔罐,每周治療五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單用牽引治療的患者其牽引床是日本制造的自動牽引床,仰臥或俯臥位,牽引重量循序漸進,一般不超過自身重量的二分之一,每天一次,每周治療五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兩組患者治療3個療程后進行觀察比較。
1.3 診斷標準及療效判斷標準。依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統計時把治愈例數和好轉例數合計為有效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用X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a=0.05檢驗指標(見下表)。
2 結果
推拿組有效率為78.6%,牽引組有效率為68.6%,X2=1.3661,自由度為1,查表0.100
0.05,無統計學意義。無顯著性差異(見下表)。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痹癥”、“腰痛”范疇,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已經有幾十年歷史,主要通過牽拉腰椎,緩解軟組織緊張、痙攣,使腰椎之間間隙變寬,有利于髓核的回納。至于髓核是否能回納,回納多少,什么情況能回納等等,沒有定論,還有人認為牽引和推拿只能改變髓核與神經根之間的關系,本人認為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其作用是髓核與神經根之間的位置關系有一定的改變,因此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有一定的療效。推拿和拔罐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減輕或者消除水腫,加上背伸按壓手法也能改善神經根與髓核的關系,因此有利于神經功能的恢復。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較和分析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時使用推拿和拔罐與單用牽引進行治療的療效,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發現推拿和拔罐與單用牽引兩種方法的療效并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由此可見,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并不比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好,另一個方面,對于自費患者或者經濟狀況較差的老年患者也要考慮腰椎間盤突出癥推拿治療費用這個成本因素。除了手術、牽引、針灸、推拿等單一治療方法外,近一、二十年來探討性治療方法越來越多,如骶管封閉、骶管滴注、硬膜外阻滯、針刀、三維牽引等等,尚無一種方法的療效得到大家一致的首肯,近些年綜合治療的方法有增多的趨勢,至于綜合療法以提高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則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第214-2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