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為探討預防長期臥床病人發生褥瘡的有效方法。
方法:將78例需長期臥床病人隨機分成2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0例采用維生素E對臥床病人進行皮膚按摩護理,護理人員按時更換病人體位。對照組38例采用按時翻身。
結果:78例患者平均住院33天中,試驗組無一例褥瘡發生,皮膚稍紅2例,對照組皮膚紅腫8例,水泡6例,破潰4例,其中1例創面潮濕有膿液。
結論:維生素E按摩皮膚+按時更換體位可預防臥床病人褥瘡的發生。
關鍵詞:維生素E 更換體位 臥床病人褥瘡
【中圖分類號】R2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69-02
褥瘡是一種嚴重的并發癥,發生褥瘡是護理工作中較棘手的問題,不僅因為它使局部組織損壞會加重病人的痛苦,而且當其發展至壞死潰瘍期損壞可深達骨面,細菌極易進入血液循環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病人生命,影響患者后期治療,所以采取有效措施預防褥瘡的發生是臨床醫護人員對長期臥床病人急需解決的問題,我科對褥瘡高發人群在入院后采取用維生素E按摩容易受壓部位皮膚,按時翻身,避免褥瘡發生,效果滿意,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我科于2010年2月—2012年5月收住需長期臥床患者78例,年齡在60至78歲,平均住院天數33天,男性病人42例,女性病人36例,其中癱瘓患者患鼻癌2例,肺癌晚期3例,糖尿病1例、腦血栓后遺癥25例、老年性癡呆2例,腦出血15例,帕金森綜合征1例,肝癌5例,左心衰8例,肺心病失代償期16例,大小便失禁2例,均為褥瘡高發人群,入院時患者皮膚完整無受損情況。年齡,營養,家屬及護理人員對褥瘡重視性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按時翻身,注意病人營養,保持床鋪干燥,試驗組實驗組在上述方法基礎上用溫水洗凈雙手后,用溫濕毛巾擦凈患者皮膚再取維生素E注射液均勻涂摸于褥瘡好發部位骨突處,如臀部、兩側髂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結,肩胛骨、股骨大轉子、坐骨結節、膝、踝、足跟等部位,再取維生素E注射液2-3毫升于手掌心與另一手掌摩擦,摩擦至發熱發燙用大小魚際肌在以上部位輕輕按摩1-2分鐘,按摩過程中注意保暖,整個過程10-20分鐘,每日4—6次,4小時翻身一次。
2 結果
觀察組住院33天中沒有一例發生褥瘡,膚稍紅2例,水泡0例,破潰0例。對照組發生皮膚紅腫8例,水泡4例,破潰3例。
3 討論
褥瘡是局部軟組織長時間受壓,血循環受阻血流動力學改變,導致組織細胞缺血缺氧,營養代謝障礙而發生變性壞死,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水腫及自溶,淋巴管阻塞與微血管系的改變,組織缺血缺氧,引起厭氧代謝產物的積聚,最后形成壞死—褥瘡。患者因長期臥床體力極度虛弱、氣血虧虛,身體局部長期受壓導致氣血運行失暢,極易導致褥瘡發生,及早用維生素E藥物按摩營養皮膚,改善局部循環,促進局部血運,改善缺血缺氧狀態,因臨床上維生素E一般用于預防習慣性流產、先兆性流產、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肌萎縮、延緩衰老以及浸出性或炎癥性皮膚病、皮膚角化癥,我科用于預防褥瘡,蓋因維生素E為氧自由基清除劑,具有抗氧化作用,對末梢血管、肌肉也有作用,可增強皮膚毛細血管抵抗力,能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按摩可升高局部溫度,通過物理作用改善血液循環。維生素E為油劑,局部外用可防止按摩時對皮膚刺激造成損害,又可按摩時通過皮膚直接滲透發揮作用,所以在進行皮膚按摩護理時使用維生素E。維生素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機溶劑中,不溶于水,對氧敏感,對于中風昏迷、癱瘓及感覺障礙病人不能自主變換體位水腫病人,皮膚彈性差,對損傷因素的抵抗能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病人及高熱病人出汗多,皮膚經常受潮濕,污穢,汗液的刺激,極易導致褥瘡發生,皮膚涂抹按摩維生素E可減少大小便汗液液對皮膚的刺激,促進血液運行,翻身可由2小時延長至4小時翻身一次也無褥瘡發生,避免臥床病人褥瘡發生除維生素E按摩皮膚,按時翻身外,還需要提高護理人員對預防褥瘡的重要性的認識,發生褥瘡與責任護士獎金懲罰掛鉤,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責任感,認真落實褥瘡預防工作,各班護士嚴格交接床邊檢查病人皮膚受壓干燥情況,床鋪是否平整干燥,是否按時翻身按摩皮膚。各班班護士對病人皮膚情況進行評估。把好入院關、交接班關,病人入院時仔細查看皮膚受壓情況及時評估記錄,制定護理計劃,并由責任護士、夜班護士負責實施。本觀察結果顯示,維生素E按摩受壓皮膚,按時改變體位,保持床鋪平整干燥,患者皮膚清潔,避免尿液糞便汗液刺激皮膚,加強患者營養可避免臥床病人褥瘡發生。全體護理人員重視預防褥瘡是基礎,護理措施落實是關鍵,做好病人住院期間預防褥瘡護理各個環節,褥瘡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