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穴位按摩治療面神經麻痹的效果觀察。
方法:采用點穴法按摩面部諸穴達到治療面神經麻痹。
結果:本組64例中,痊愈42例,占66%。顯效18例,占28.1%。有效4例,占6%,無效0例??傆行?00%。
結論:穴位療法較其他療法相比具有無痛苦,患者容易接受,尤其適用于懼針的病人和兒童。而且具有療效可靠無副作用的優點。
關鍵詞:面神經炎 點穴按摩 推法 點壓法 抹法
【中圖分類號】R2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73-02
神經內科在夏季及冬季收治大量面神經炎患者,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出現面部癱瘓,輕者影響美觀,重者影響日常生活?,F介紹一種我院神經內科治療面神經炎的一種無副作用且效果明顯的治療方法。
面神經麻痹是臨床上多發,常見病之一,其發病急速。臨床表現多為一側面部表情肌肉的部分或完全癱瘓,給病人的精神造成很大痛苦。該病的治療方法頗多,我們在臨床采用點穴按摩治療此病。
1 一般資料
本組64例病中,男性:45例,女性21例,左側面癱者28例,右側面癱者36例。
2 治療方法
按摩的基本手法有:①推法;②一指禪推法;③揉法;④摩法;⑤擦法(平推法);⑥搓法;⑦振法;⑧抹法;⑨按法;⑩捏法;拿法;彈法等根據本病選擇適宜的按法手法。
2.1 第一步?;颊呷『线m體位,取臥位者枕好;若坐位者頭靠墻壁,注意保暖。醫者坐于患者頭部正前方,先用一指禪推法由印堂穴經督脈推至百會穴30-50遍,然后再用雙拇指分推法分推前額、眉弓、四白。迎香、人中、諸穴30-50遍。
2.2 第二步?;颊呷』紓仍谏系膫扰P位,醫者再用一指禪推法,分別推太陽、耳門、聽宮、聽會、下官、頰車、地倉、風池褚穴30-50遍,再用點穴法點壓上訴褚穴和雙側合谷穴,力量出現穴位出現酸、脹、麻為宜。
2.3 第三步?;颊呷⊙雠P位,醫者用雙拇指抹法,分抹眉弓、四白、迎香、人中、承漿30-50遍后改用掌面擦法,擦雙側面頰30-50遍,以透熱為度結束治療。
每次治療時間約為30min一次/日,7次為一療程。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痊愈:患側面部表情肌肉功能恢復正常。顯效:患側面部表情肌肉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平靜時表情恢復自然,講話或者微笑時略有唇角微斜。有效:患側面部肌功能大部分恢復正常,眼睛。唇角略有閉合不全。無效:患者面部表情肌肉功能治療前后無明顯改善。
3.2 結果分析。本組64例中,痊愈42例,占66%。顯效18例,占28.1%。有效4例,占6%。無效0例??傆行?00%。
4 討論
面神經炎,又稱貝耳(Bell)氏麻痹,是由面神經管段急性非化膿性炎癥所致的面神經麻痹,它屬于周圍性面癱。面神經炎(俗稱“歪嘴風”)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是位于面神經管內的面神經受急性非化膿性炎癥的影響,引起急性面神經功能障礙,表現為病側面部表情肌癱瘓。起病前,部分病人有受風寒或病側耳后吹涼風史。
傳統中醫學認為,此病系由人體正氣不足,營血虧損,面部、耳部遭受風寒侵襲,使局部經絡淤滯,筋脈失養,致口眼歪斜。治療原則上主張,溫經通絡,活血祛風的原則、我們在臨床上采用點穴按摩法治療該病,本著頭面部為諸陽之匯,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脈的原則,采用具有舒筋活絡、條達氣血之作用的一指禪推法,和具有較強散寒活血作用的擦法,作用與頭面部等穴,起到了疏通經氣、和血活血,祛風散寒的治療目的。又用滲透力較強的點穴法點壓諸穴,加強疏通少陽、陽明經絡去學之作用,上述手法操作完畢,患者自覺面部發熱,面部舒適。
本穴位療法較其他療法相比具有無痛苦,患者容易接受,尤其適用于懼針的病人和兒童。而且具有療效可靠無副作用的優點。
參考文獻
[1] 袁保國.推拿對機體熱效應的研究[J].中華理療雜志,1990.13:195
[2] 中西醫結合護理常規,2004.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