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冠心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效果。
方法:選取我院在2007-2010年間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25例,年齡在40-71歲之間,女性28例,年齡在43-78歲之間,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為冠心病。將53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7例,對照組26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補腎固本法為主治療,對照組患者則采用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跟蹤觀察,并記錄所得數據。
結果:經過治療,兩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53例患者中,觀察組27例患者,顯效11例,有效13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88.9%,對照組26例患者,顯效8例,有效12例,無效6例,有效率為76.9%。
結論:在治療冠心病疾病時,采用補腎固本法為主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對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較大的幫助,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冠心病 補腎固本法 復方丹參滴丸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98-01
冠心病主要是指由于脂質代謝出現異常,血液中的脂質沉在動脈內膜上,從而導致動脈內膜出現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并形成了白色的斑塊,被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隨著這些斑塊的不斷增多,最后形成了動脈腔狹窄,導致血流不暢,心臟缺血,從而使患者產生心絞痛疾病,嚴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治療冠心病疾病時,采用補腎固本為主治療的方法效果較為顯著,對患者病情的改善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現選取我院在2007-2010年間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對其采用補腎固本為主治療的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將回顧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07-2010年間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25例,年齡在40-71歲之間,女性28例,年齡在43-78歲之間,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為冠心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胸部壓迫窒息、悶脹、劇烈疼痛感。將53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7例,對照組26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補腎固本法為主治療,對照組患者則采用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跟蹤觀察,并記錄所得數據。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采用補腎固本為主治療,補腎的基本方子為:熟地15g,炙甘草6g,枸杞30g,人參10g,制首烏30g,黃芪30g,補骨脂15g,制附子10g,肉桂9g。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加減,患者出現心悸失眠澤加炒棗仁、柏子仁等,出現心血瘀阻胸痛則加入丹參、元胡、紅花等,出現脘痞腹脹苔厚膩則加陳皮、白蔻、半夏等。上述藥材用水煎服,一個月為一個療程,持續治療1-2個療程。對照組患者采用復方丹參滴丸治療,患者口服復方丹參滴丸,每次10粒,每天3次,兩個月為一個療程,對患者進行定期的隨訪和復查[2]。
1.3 療效標準。顯效:經過治療,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明顯消失,心絞痛停止發作,心電圖基本恢復正常,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較大程度的提高。有效:經過治療,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有所消失,心絞痛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心電圖有一定程度的恢復,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的癥狀和體征無消失,心絞痛無緩解,心電圖無恢復,患者的生活質量沒有改善。
1.4 統計學分析。通過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進行分析比較,差異較小,無實際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并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t檢驗,差異顯著,有實際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經過一系列的治療,兩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53例患者中,觀察組27例患者,顯效11例,有效13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88.9%,對照組26例患者,顯效8例,有效12例,無效6例,有效率為76.9%。觀察組治療的效果要顯著優于對照組,對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較大幫助。
3 討論
冠心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中老年性疾病,對于患者的影響較大,嚴重的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較大的威脅,因此,在治療此類疾病時,需進行及時的診斷和治療,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補腎基礎方主要有肉桂、炮附子、補骨脂等,可以起到溫補腎陽的作用,熟地、枸杞、制首烏等則可以對患者起到滋補腎陰的作用,人參、炙甘草和黃芪等可以對患者起到補腎氣的作用,對患者病情的改善效果較為顯著[3]。對照組采用復方丹參滴丸治療的效果雖然對患者的病情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要劣于觀察組治療的效果,因此,在治療冠心病疾病時,采用補腎固本為主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對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較大幫助,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忠啟.注重通補二法治療冠心病淺探[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8,78(05):23-24
[2] 華軍.通心絡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40例[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8,98(06):99-100
[3] 鄭偉.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09,87(2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