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99-01
鎖骨骨折是一類很常見骨科疾病,隨著內固定器械的不斷更新發展,以及人們對骨折復位和早期活動的要求的不斷提高,近年來對成年人的鎖骨骨折的手術治療逐漸增多。本文的目的是探討鎖骨骨折的外科手術治療方法及個人體會,以便提高臨床治療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均為我科室自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鎖骨骨折患者110例,其中男76例,女34例;年齡5~68歲,平均37.5歲;單側骨折98例,其中雙側骨折12例;致傷原因,車禍傷40例,摔傷67例,其他3例,均無合并血管、神經損傷;其中粉碎性骨折88例,橫斷性骨折17例,斜行骨折13例;致傷至手術時間3~7d,平均5d。
1.2 手術方法。均采取常規的患肩鎖骨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保護頸外側皮神經,切開頸闊肌,逐層分離至鎖骨,清理骨折端的血塊,無需剝離過多的骨膜。采用解剖鋼板螺釘內固定,較大骨折塊的周圍軟組織盡量少剝離,復位后用螺釘首先固定,再復位骨折主干滿意后,解剖鋼板固定;較小骨折塊,則首先復位骨折主干解剖鋼板固定后,將小骨折塊嵌插植于斷端。
1.3 術后處理。術后屈肘90°位三角巾懸吊保護1周后,開始主動和被動的肩關節鐘擺樣活動。4~6周左右復查X線片,根據情況開始逐漸練習肩關節的外展和旋轉燈動作。8~12周拍片骨折愈合后,可逐漸恢復日常勞動。術后半年后可取出內固定。
2 結果
本組110例患者,有86例患者取得了為期6個月以上的隨訪觀察,X線檢查顯示所有患者均對位對線良好,其中有2例出現骨不連,無畸形及感染發生。75例患者骨折局部及關節周圍無疼痛,肩關節活動正常,不影響生活及勞動,9例患者遺留肩前外側皮感麻木及肩關節的輕度活動受限。本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20~70min,平均45min,手術成功率為98.3%,2例患者術后出現脂肪液化,對癥換藥處理3周后愈合,無其他并發癥。
3 討論
鎖骨骨折的治療,既往較多的是采用非手術治療,其優點在于創傷小、操作簡單;缺點是外固定制動時間長,患者所遭受的痛苦大,而且復位不確切、容易再移位等。長期的外固定制動對肩關節功能恢復的不利影響較大,容易導致肩關節功能障礙,如肩關節的粘連、肩周炎等。加上目前生活節奏的加快,及患者對于骨折復位治療的要求越來越高,故手術治療鎖骨骨折也逐漸增多,而手術又以解剖鋼板內固定為主,可起到堅強的內固定及早期的功能鍛煉,方便術后的護理及康復。但手術治療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如切口的感染;遺留切口瘢痕,影響外觀美容;需二次手術取內固定等。因此要依不同的骨折類型及不同患者,因人而異,也不可千篇一律的均采用手術治療。只有全面的評估病情、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患者的良好的溝通及治療操作方法的得當等,方能取得最佳的臨床治療效果,造福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