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急救常規 前驅癥狀 搶救程序 診斷要點 搶救措施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99-02
過敏性休克是一種較少見的急癥,而一旦發生則須迅速積極搶救。此病可發生在進食某些食物,包括堅果、胡桃、鑲或果、貝類、蛋類、牛奶等,以及蟲、蛇咬傷時,但在臨床實踐中,過敏反應最常發生在應用某些藥物后,如抗生素、特別是青霉素類和鏈霉素、非類固醇抗炎藥物、抗心律不齊藥物、普魯卡因酞胺和奎尼丁、肝素、胃腸道外給鐵、神經肌肉阻滯劑、多膚類、異種血清、血液制品、疫苗和脫敏用的過敏原抽提物等。有過敏體質的人更易致病,胃腸道外給藥較口服更容易出現反應。
1 臨床表現
本病大都猝然發生,過敏性休克有兩大特點:一是有休克表現即血壓急劇下降到10.6/6.6kPa(80/50mmHg)以下,病人出現意識障礙,輕則朦朧,重則昏迷。二是在休克出現之前或同時,常有一些與過敏相關的癥狀。列述如下:①皮膚粘膜表現:往往是過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現的征兆,包括皮膚潮紅、瘙癢,繼以廣泛的蕁麻疹和血管神經性水腫;還可出現噴嚏、水樣鼻涕、音啞、甚而影響呼吸;②呼吸道阻塞癥狀:是本癥最多見的表現,也是最主要的死因。由于氣道水腫、分泌物增加,加上喉和支氣管痙攣,患者出現喉頭堵塞感、胸悶、氣急、喘鳴、憋氣、紫紺、以致因窒息而死亡;③循環衰竭表現: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蒼白、脈速而弱;然后發展為肢冷、發紺、血壓迅速下降,脈搏消失,乃至測不到血壓,最終導致心跳停止。少數原有冠狀動脈硬化的患者可并發心肌梗塞;④意識方面的改變:往往先出現恐懼感,煩躁不安和頭暈;隨著腦缺氧和腦水腫加劇,可發生意識不清或完全喪失;還可以發五筆型抽搐、肢體強直等;⑤其他癥狀:比較常見的有刺激性咳嗽,連續打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最后可出現大小便失禁。
2 臨床急救常規
如發現患者異常:
2.1 立即停藥,保留靜脈通道,使病員平臥,進行就地搶救,并立即報告醫生。
2.2 觀察生命體征,測量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可根據情況遵醫囑給藥。
2.3 遵醫囑給予在塞米松10毫克肌注、靜注。
2.4 如屬藥物過敏,立即該皮下注射或深部肌注0.1%鹽酸腎上腺素0.5~1.0毫升,如癥狀不緩解可每隔半小時再皮下或靜脈注射0.5毫升,直至脫離危險期。
2.5 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呼吸受抑制時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并肌內注射尼可剎米或山梗菜堿等呼吸興奮劑,喉頭水腫影響呼吸時做氣管切開。
2.6 根據醫囑立即給氫化可的松200毫克或地塞米松,并根據病情給予血管活性藥物多巴胺、阿拉明等。
2.7 如屬輸液反應,應按照輸液反應的防治來護理,如發熱反應,應減慢速度,通知醫生。
2.8 循環負荷過重應注意速度不宜過快,有癥狀使病員端坐兩腿下垂,加壓給氧,使氧經20~30%酒精濕化后吸入。
2.9 如發現靜脈炎,使患者肢端抬高并制動,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熱濕敷。
3 過敏性休克的前驅癥狀
3.1 全身癥狀。口腔內感覺異常、不安、無力、虛脫感,頭痛、惡寒、冷汗、突然失語。
3.2 循環系統癥狀。脈快、心悸。
3.3 神經系統癥狀。肢瑞及口唇發麻、痙攣、眩暈、耳鳴。
3.4 呼吸系統癥狀。喉部發緊、噴嚏、反射性咳嗽發作、胸部壓迫感、哮喘。
3.5 輸液反應。
3.5.1 發熱反應、癥狀:發冷、寒戰和發熱、嚴重者初起即寒戰、繼之高熱達40~41℃并有惡心、嘔吐、頭痛、脈速等癥狀。 防治:減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輸液,并通知醫生。
3.5.2 (肺水腫)循環負荷過量癥狀: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氣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出現濕羅音。
防治:①輸液過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過快,液量不可過多;②如發現癥狀須立即使病員端坐,兩腿下垂,減少靜脈回流;③加壓給氧,使氧氣20~30%酒精濕化后吸入;④按醫囑給鎮靜劑和擴血管藥及毛地黃等強化劑;⑤必要時四肢輪流結扎。
3.6 靜脈炎癥狀。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
防治:①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對血管刺激性的藥物,要有計劃更換注射部位。
②患肢抬高并制動,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行熱濕敷。
3.7 空氣栓塞癥狀。病員胸部感到異常不適,發生呼吸困難和嚴重紫紺,聽診心前區可聞及響亮的、持續的“水泡聲”。
防治:①置病人左側臥位和頭低足高位;②氧氣吸入;③加壓輸液時嚴密觀察,護士不得離開病員。
3.8 消化系統癥狀。吞咽困難、味覺異常、腹痛、腸鳴、便意、惡心、嘔吐。
3.9 皮膚粘膜癥狀。潮紅、皮疹、眼結膜充血、水腫。
4 過敏性休克的搶救程序
過敏性休克:①0.1%鹽酸腎上腺素0.5-1.0%毫升靜注、繼以1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時重復抗組織胺;②藥。如非那根25~50毫克肌注。③保證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氣管切開、吸氧。④氫化可的松200~400毫克加入1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靜滴。⑤酌情選用血管活性藥。
5 過敏性休克診斷要點及搶救措施
5.1 診斷。①有過敏接觸史;②表現胸悶、喉頭堵塞感、繼而呼吸困難、紫紺、瀕死感,嚴重者可咳出粉紅色泡沫樣痰;③常有劇烈的腸絞痛,惡心、嘔吐、或腹瀉;④意識障礙,四肢麻木、抽搐、失語、大小便失禁、脈細弱、血壓下降。
5.2 搶救。①立即應用腎上腺素;②靜脈快速注入腎上腺皮質激素;③擴容;④吸氧或高壓給氧;⑤給予鈣劑及抗組織胺藥物;⑥及時處理喉頭水腫、肺水腫、腦水腫等。
5.3 措施。①0.1%腎上腺素0.5~1.0毫升肌注或靜注;②去甲腎上腺素1~4毫克溶于500毫升溶液中靜滴;③地塞米松10~20毫克加5%葡萄糖100毫升(靜滴);④10%葡萄糖酸鈣20毫升,靜脈緩注;⑤氨茶堿0.25克加50%糖40毫升靜脈緩注;⑥平衡晶水:500~1000毫升靜滴。
參考文獻
[1] 沈憶文,陸超,趙子琴,薛愛民,殷蓮華.類胰蛋白酶與過敏性休克死亡的法醫學鑒定[J].法醫學雜志,200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