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蘭索拉唑在治療胃潰瘍方面的療效進行探索,為胃潰瘍的臨床用藥和蘭索拉唑的臨床使用提供參考。
方法:選取不同病理程度的80例胃潰瘍患者,給予臨床劑量的蘭索拉唑進行治療。另外,選取和上述病變程度相當的80名患者,給予其它的胃潰瘍治療藥物作為對照組。選取2周時間點,對治療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通過研究發現,蘭索拉唑對慢性胃潰瘍的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對燒心、泛酸、腹脹、腹痛、嘔吐等胃潰瘍典型癥狀的整體有效率約為90%、93%、80%、86%、70%左右。說明蘭索拉唑的抑酸效果較為理想,對胃潰瘍相關病癥的治療效果也能滿足臨床治療的要求。
關鍵詞:蘭索拉唑 慢性胃潰瘍 質子泵拮抗劑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09-01
胃潰瘍(Gastric ulcer)作為一種消化系統疾病[1],是目前我國人群中最為常見、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認為胃潰瘍的發病與幽門螺旋菌感染[2]和非甾體抗炎藥物的使用等有著直接的關系,與飲食規律和精神因素等也有著潛在聯系。作為消化性潰瘍的一種,胃潰瘍的治療和預防難度均較高。胃潰瘍的損傷是由胃體或十二指腸部位的損傷因素與自我防御因素之間失衡所致,主要表現為胃酸過度分泌而導致損傷加重[3]。因此,在治療上常常以制酸藥物為主[4],臨床療效較為滿意。蘭索拉唑作為一種新型的質子泵抑制劑[5],在治療胃潰瘍方面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關于其具體臨床療效的評價還不夠充分,療效的確切性仍需要大量的臨床實驗進證實。在本研究中,將通過臨床對比治療實驗對蘭索拉唑的治療效果進行相應的評價,并對治療結果進行分析,以期為其臨床應用和胃潰瘍的治療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1 方法與結果
1.1 方法。在本研究中,選取了80例不同程度但均有明顯癥狀的胃潰瘍患者作為實驗組,其中輕度30例、中度30例、重度20例。另選取80例和上述病理程度相似的患者作為對照組,輕度30例、中度30例、重度20例。實驗組患者每日給予臨床推薦劑量的蘭索拉唑,對照組患者給予其它的胃潰瘍治療藥物加多潘立酮。以2周為治療期,對其治療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對治療結果的評價以胃潰瘍的明顯癥狀為評價項目:燒心、泛酸、腹脹、腹痛、嘔吐。
1.2 治療結果。
2 結果分析
從上述的治療效果中可以看出,在治療胃潰瘍方面,蘭索拉唑相對于其他的治療藥物的療效更為確切。2周服藥后,燒心、腹脹、腹痛等癥狀均得到了較好緩解,但在治療嘔吐方面則效果不如對照組。對照組治療嘔吐效果較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加了多潘立酮對患者進行了治療,這提示我們對于有嘔吐癥狀的患者,單純使用蘭索拉唑是不合理的,應與止吐藥物合用。但整體可以看出,蘭索拉唑在改善胃潰瘍患者的典型癥狀方面是具有顯著療效的。由于本文中的實驗周期較短,無法對其長期使用的療效和不良反應進行評價,在今后的研究中將會注重對其長期應用的評價研究。
3 總結與討論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蘭索拉唑作為新型的質子泵拮抗劑在治療胃潰瘍方面是具有確切療效的。但單純使用蘭索拉唑依然無法實現對胃潰瘍相關并發癥狀的完全治療,與胃粘膜保護藥物、止吐藥物以及其他作用機制的制酸劑聯合應用將能使蘭索拉唑的治療效果發揮的更好。因此,基于本研究的結果,作者認為在胃潰瘍的治療方面,要堅持藥物聯合應用的原則對其進行治療,不僅能夠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而且對于藥理效應的協同也是比較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21-427
[2] 王玉新.胃潰瘍預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關聯40例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0):78-79
[3] 潘國宗,曹世植.現代胃腸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899-916
[4] 中華消化雜志編委會.消化性潰瘍病的診斷與質量規范建議[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7):447-450
[5] 王美娟.兩種質子泵抑制劑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成本-效果分析[J].海峽醫藥,2010,22(5):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