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中藥制劑氣滯胃痛顆粒聯合枸櫞酸莫沙必利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的臨床療效。
方法:從醫院門急診病例中篩選出糖尿病胃輕癱患者62例,并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31例,給予降糖治療與氣滯胃痛顆粒聯合枸櫞酸莫沙必利治療;對照組31例,予降糖治療與單用枸櫞酸莫沙必利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癥狀表現及胃排空率等指標變化,從而比較兩組病例的治療效果。
結果:經過4周治療后,發現治療組的療效優于對照組。
結論:氣滯胃痛顆粒聯合枸櫞酸莫沙必利治療糖尿病胃輕癱療效滿意,具有臨床指導意義。不但可以較好的改善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的臨床表現,還能改善胃腸蠕動功能及增加胃排空率。
關鍵詞:氣滯胃痛顆粒 糖尿病胃輕癱 療效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30-02
糖尿病胃輕癱(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患者常見消化道并發癥之一,主要臨床表現為胃排空延緩,而無上消化道器質性損害。臨床可見厭食、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研究顯示,約50%-76%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輕癱[1],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在治療方面,還尚未找到理想的單一藥物治療方法。隨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近年來,中醫藥在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方面顯示出一定優勢。中醫學把該病歸屬“痞滿”范疇,中焦氣機不暢,脾胃失運是其最主要的病機,治療應當行氣導滯、調理氣機為主。我院應用中藥制劑氣滯胃痛顆粒聯合西藥枸櫞酸莫沙必利治療糖尿病胃輕癱,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所有病例均為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門急診患者,符合下列條件:①糖尿病史5年以上;②進食后出現噯氣、打嗝、早飽、厭食、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③通過內鏡及鋇餐檢查已排除機械性腸梗阻;④胃排空試驗提示胃排空延遲[2]。有下列任何一種情況者則不納入研究:①合并嚴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者;②具有嚴重的器質性病變(如潰瘍、幽門梗阻、癌癥等);③對試驗藥物過敏或不能配合試驗者;④有胃、十二指腸手術史者;⑤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及功能異常者。
1.2 一般資料。采用隨機對照研究(隨機數字表法)將62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31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51-73歲,平均年齡(63.2±9.6)歲;糖尿病病程6-33年,平均15.3年。對照組3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齡49-74歲,平均年齡(62.8±10.1)歲,糖尿病病程7-35年,平均16.1年。兩組治療前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兩組均給予降糖藥物及飲食控制血糖,使血糖達標(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7.8mmol/L)。對照組采用枸櫞酸莫沙必利每次10mg,每日3次,餐前30min口服;治療組采用枸櫞酸莫沙必利每次10mg,每日3次,餐前30min口服,并聯合氣滯胃痛顆粒(由柴胡、炙延胡索、枳殼、炙香附、白芍、炙甘草組成)開水沖服,一次5克,一日3次。兩組均連續服用4周。
1.4 療效評價標準和安全性判斷。
1.4.1 臨床癥狀。選擇糖尿病性胃輕癱常見癥狀進行觀察,包括:噯氣、早飽、腹脹、厭食、惡心、嘔吐等,根據以上癥狀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分:無癥狀計0分,癥狀輕微不影響生活計1分,癥狀輕度影響生活計2分,癥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計3分)。治療前后分別對患者進行評分,以便進行比較。
1.4.2 胃排空率檢測。患者檢查當天空腹,并于上午進食標準餐(純牛奶300mL,三明治面包300g)。10min內進食完畢,同時吞服10根鋇條(鋇條長10cm,直徑1mm),立刻取仰臥位拍1張腹平片,以確定鋇條進入胃內,并于進餐后4h拍仰臥位腹平片1張。衡量鋇條胃排空功能的指標以各時間段每組被檢測者的鋇條總排空率(各組排出的總鋇條數與總吞入鋇條數之比)。胃排空檢測治療前及結束時各測1次。
1.4.3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積分減少≥90%,胃鋇條排空率≥70%。顯效:癥狀明顯改善,癥狀積分減少≥70%,胃鋇條排空率≥50%。好轉:癥狀好轉,癥狀積分減少≥30%,胃鋇條排空率≥30%。無效:癥狀無改變,胃鋇條排空率<30%。其中,治愈、顯效、好轉記為有效。
1.4.4 安全性分析。兩組治療前后均檢查肝腎功能,血糖,電解質,血常規,尿常規,凝血四項,心肌酶,心電圖。記錄用藥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良反應。
1.5 統計學方法。SAS8.2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治療結果
2.1 兩組有效率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療效比較,見表1。
3 不良反應
兩組用藥過程中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4 討論
糖尿病性胃輕癱(DGP)是糖尿病胃腸植物神經病變常見的癥狀。典型癥狀為腹脹、早飽、厭食、噯氣、惡心、嘔吐、體重減輕,癥狀通常在餐后較為嚴重。大部分學者認為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的基礎上可致內臟的自主神經病變,胃腸激素異常及微血管病變,使胃張力減低和運動速度減慢,從而導致糖尿病胃輕癱的發生。糖尿病性胃輕癱中醫將其歸于“痞滿”的范疇,并稱為“消渴病胃痞”,中醫辨證論治糖尿病性胃輕癱具有明顯療效。究其病因,多為中焦氣滯,脾胃失于運化所致,治療當以行氣導滯,助脾胃之運化為主。因此DGP的治療主要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礎上,輔以西藥,中藥,針灸等多種療法綜合治療。
氣滯胃痛顆粒,是胃痛類常用的非處方中成藥,用于肝郁氣滯,胸痞脹滿,胃脘疼痛等癥,該方以“四逆散”為主方。四逆散載于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傷寒論》,是治療肝郁氣滯、脾胃不和的經典方劑。氣滯胃痛顆粒在四逆散的基礎上又加入了香附、延胡索等藥,其功效是行氣化滯,調暢氣機,使脾胃運化得以復健,從而諸癥得消。
枸櫞酸莫沙必利是胃動力藥,為選擇性5-羥色胺(5-HT4)受體激動劑,它直接作用于胃腸壁,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從而增強上消化道(胃和小腸)運動,加強胃腸道的蠕動和張力以促進胃排空,從而抑制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
本研究表明,氣滯胃痛顆粒聯合枸櫞酸莫沙必利治療糖尿病胃輕癱優于單用枸櫞酸莫沙必利。聯合用藥不但可以明顯改善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的臨床表現,還增加胃排空率,強化胃腸蠕動功能,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因此此研究具有臨床指導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童鐘杭.糖尿病與胃輕癱的關系[J].科技通報,1999,15(6):457-461
[2] 李明賢,賈林.糖尿病胃輕癱的流行病學及其促動力治療進展.廣州醫藥,2004,35(6):25-28